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7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2785篇
劳动科学   127篇
民族学   230篇
人才学   932篇
人口学   117篇
丛书文集   359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020篇
综合类   7173篇
社会学   1757篇
统计学   77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1349篇
  2013年   969篇
  2012年   1327篇
  2011年   1545篇
  2010年   1465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637篇
  2007年   1119篇
  2006年   955篇
  2005年   902篇
  2004年   711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584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国际人权公约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有政治和道义价值的人权宣言在条件成熟时发展为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权公约 ,对促进国际人权合作有积极意义。公约的法律监督以审评缔约国关于本国人权状况的报告为主 ,形成一套机制和操作程序 ,强调专家监督机构与缔约国间的对话。这与借人权之名搞政治对抗 ,是不同的。公约体制的实施是国际监督和尊重国家主权间取得某种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姜平 《决策导刊》2006,(8):24-24
国家战略包括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两部分,主要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方略问题。邓小平国家战略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传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994.
大国小民     
1979年,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弹指间,20多年过去了,中国——曾经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敞开了国门,融入全球化时代,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日益扩大国际上的影响力,积极树立大国形象。不知中国者,俨如“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般让人觉得悲哀。  相似文献   
995.
<正> 中国2001年底加入WTO,标志着我国正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按照承诺,中国人世后,必须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国外产品将源源涌入我国市场;与此对等地,也为我国产品进入世界市  相似文献   
996.
997.
当沃伦&#183;巴菲特日前将85%的个人家当慷慨捐给比尔&#183;盖茨夫妇基金会,并郑重承诺还将继续捐献时,人们向这位古稀老人再一次投去了尊敬和钦佩的眼光。作为顶尖级的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投资榜样,更树立起了财富最终流向的鲜明路标。  相似文献   
998.
流程模式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某些特定的需求依然存在,那就是战略的整合、协调和集中三年前,Roy Barnes为马瑞特国际假日俱乐部(MVCI)引入了平衡记分卡(BSC),这也是他帮助该机构实现更高效增长、谋求联合发展、优  相似文献   
999.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集团化与政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各主权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力图达到获得经济利益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国际政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关系,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经济政策在客观上也促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集团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集团化这一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特征中存在着政治化现象,可以说国际经济关系集团化特征中存在的政治化现象是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童恩正在撰写《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一文时,曾接触到《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及中外学者有关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情况。作者认为,早在秦汉时代,成都已是仅次于长安、临淄的第三大城市了。由于成都平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成都在当时已是我国西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初步具备了国际市场的物质基础。兼之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势力膨胀,威胁西汉帝国的西北边陲,一度遮断了中国与西方往来的“丝绸之路”。所以,汉武帝在加强兵备,“专力事匈奴”的同时,又命张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此举虽未直接打通南方线路,却促进了成都与南亚诸国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