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52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20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950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曾文新 《老年人》2009,(8):56-57
健康的身体从哪里来?要我说啊,先天的“传”(遗传因素)是基础,后天的“养”(自我保养)是关键。先天的条件不是我们可以创造或者弥补的,但后天的努力和争取,却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82.
张小敏 《晋阳学刊》2012,(2):142-143
据信史为证,《诗经》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晚不超过公元5世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以前,《诗经》普遍流行于日本朝廷贵族狭小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其国政治文化的建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存政治纲领、文学作品中征引的《诗经》材料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83.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SPCE061A单片机的语音功能,借助于nRF2401A无线收发芯片,实现简易的双向无线语音传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4.
《高僧传》是梁释慧皎撰集的一部僧徒传记。本文对其中“黄中”、“抽舍”、“纲领”、“越逸”4词的意义和引申源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某电厂锅炉T23管材的应用实例,说明T23材料的优缺点和应用中需注意的要点,可为目前国内600MW超临界锅炉采用T23材料的电厂的运行管理和检修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一位很有影响的道学家、诗人和诗论家,在宋室南渡之初,对传播“中原文献”作过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者所忽略。本文从吕本中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品格和南渡后的学术文化的传播活动及其身后的影响说明其在传播“中原文献”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7.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一格式是由表示实现的"VC了"式述补结构在特定的未然语境里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8.
古代描写地方名人的类传,我们称之为地方类传,它是以“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为目的,以颂扬表彰州郡邦国中先贤耆旧等杰出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人物传记集,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达到兴盛.地方类传人物分类方式多样,主要包括耆旧类、先贤类和人物志类三种类型,在入传标准、材料取舍、内容体例以及评价人物方面与正史类传有些不同.地方类传不仅能够反映出各地在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类传中记载和保存的地方人物资料,在补史书之阙略,纠文献之谬误,以及地方志的撰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9.
《醒世姻缘传》通过谐音、照应、拆字、用典、白描等方法给人物命名,利用人名寄托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品格、职业和在故事中的功能的评价和暗示。这些人名具有强烈的诙谐感和反讽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评价。通过谐音法还可推测作者“西周生”可能是“戏诌生”、“戏众生”或者“戏诸生”的谐音,而“环碧主人”可能是“幻笔主人”的谐音。  相似文献   
90.
迄今为止,《穆天子传》的撰者、成书年代、文本性质等,均可谓学术疑案。从叙事动机出发,依据战国初期前后相关文献的巨大差异,可以认同此书源出赵国后嗣对祖先的追崇。《穆天子传》体式近似起居注,风格却呈现恍惚无征之态,它既非信史著作,亦非上古神话抑或次神话之类。基于社会风尚和读学心理来审视,穆王故实在虚实相生中形成的小说境界,曾一度受到战国末期神仙思维、汉晋时世造仙运动先后影响,最终在历史误读中造就了后人所谓的神话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