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12.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丰富的造物思想,对当今艺术设计也具有启示作用。其中《考工记.玉人之事》篇中记载:“天子中必,四尺有二寸,以祀天。”描述了用于祀天的璧结合的玉器造型。从解读文意入手,探讨了这一设计形式背后所体现出的设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诗的西传,虽在学界几乎无人染指,但却是体现中日文化互动的一个重要课题。宋代杨亿《杨文公谈苑》中所收日僧寂照诗一首,可谓日本汉诗西文公谈苑》的这首汉诗实现了对故乡的回流。日本汉诗的西传,对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认知意义,自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钟馗”考     
“钟馗”在民间流传已久。“钟馗”起初为某种物具,后讹传具有辟邪之灵性,而被人借誉取为名字。后魏、北齐及周、隋间多有名钟馗者,但都没有食鬼除妖的本领。唐明皇开元年所梦武德年间的终南进士钟馗为其除妖的故事,是杜撰虚构出来的,纯为无稽之谈。民间对于钟馗的艺术虚构、文字游戏都揭示出人们在面对邪恶势力无能为力时,只好借助这个理念的英雄形象来匡扶正义、除恶助善的复杂心态,从而宣泄心中积郁,痛斥当世颓败。  相似文献   
15.
碑首是指碑的上端。它不仅是一件件雕刻精美的艺术品,而且还积淀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观念。每一种碑首的出现和变化都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思想文化、社会风气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汉代首碑为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为全面地收集了夏代王都二里头遗址所出的带扉牙玉器 ,并结合更早或更晚的考古材料及相关文献 ,对这些玉器之本质归属及、璋之别等难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这些不同玉器的扉牙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分别表示有时可与北斗或极星关连的 (半 )天盖、(半 )介字形冠、神虎或其之间的某种组合。本文的结论不仅适用于夏代王都二里头遗址所出的带扉牙玉器 ,而且适用于中国古代尤其是三代及其以前的几乎所有的带扉牙玉器或铜器。  相似文献   
17.
正据悉,倪发科2008年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后,分管国土资源工作,未经组织审批同意,就担任了省珠宝协会名誉会长,接触上了玉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看电视、看书,玉不离手;脖子上佩戴一个玉石挂件;每到周末,把喜欢的玉石玉器铺开,一件一件欣赏;每隔两周,给精品玉石玉器逐一打蜡、上油;到外地出差,再忙也要挤时间到当地的玉器市场或商场看一看;随身携带小电筒、放大镜,到商场、古玩城检验自己的赏玉水平,在与玉石老板的交流中,享受当专家和被认同的快感。此外,倪发科还喜欢"斗玉",常约上几个玩家,各带几块好玉,一起欣赏,比比谁的玉  相似文献   
18.
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结合古文献资料及前人研究对月中“桂”进行了考证,认为月中“桂”及吴刚所伐之“桂”最初意象均应为樟科肉桂。“桂”是由“”孳乳派生出来,而“”文化本原就是象征繁衍生育的蛙崇拜,“桂”与月文化及其主要元素都表现出深度的契合性,“桂”入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唐宋时期,中秋节的形成促使月中“桂”逐渐从“肉桂”变形成“桂花”,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走下仙界,被人逐渐认定为木犀科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