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62篇
  免费   889篇
  国内免费   190篇
管理学   7375篇
劳动科学   356篇
民族学   917篇
人才学   1469篇
人口学   287篇
丛书文集   9109篇
理论方法论   2446篇
综合类   18779篇
社会学   4659篇
统计学   844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1045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1087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1063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1034篇
  2015年   1506篇
  2014年   3828篇
  2013年   3033篇
  2012年   3333篇
  2011年   3845篇
  2010年   3315篇
  2009年   3849篇
  2008年   4032篇
  2007年   2530篇
  2006年   1816篇
  2005年   1733篇
  2004年   1343篇
  2003年   1084篇
  2002年   1106篇
  2001年   1024篇
  2000年   699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51.
相较于文字,影像更具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特点,和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优势,本文以宁波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骨木镶嵌”为例,探索发挥影像记录的优势,推动地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2.
共生哲学是关于共生的哲学理论,旨在对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并从共生视角对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发展论等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审视与阐释。共生哲学的本体是共生关系,关系是实在的,主体间性的本质是共生;共生价值论坚持价值的属性说与关系性的统一,坚持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倡导建立共生的价值观;共生方法论明确了方法的中介性质,提出了共生哲学的关系思维方法、整体论方法与有机论方法;共生实践论主张实践是人的"类"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实践,是"关系"中的实践,实践具有共生性;共生发展论坚持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当代与后代的统一,主张共生共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作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家园,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充分彰显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本文仅就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终身课堂的角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4.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为了实现建设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中,这是关系到整个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围绕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探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培育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不断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充分发挥重点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工作开展的质量,推动该项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5.
56.
农科教结合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强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58.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事务管理者,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共管理活动的成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决策主体多元性及其职能模糊性,一些重大决策失误现象屡屡发生,造成了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此,我国地方政府迫切需要优化重大决策机制,包括明晰体制内外决策主体的职能、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等,以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走向科学化与标准化,综合素质评估无疑在长期政策推进和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实际上对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公平性还有很多疑问。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还存在着对评价方法的深层认知和深刻理解的不足,在学生学业水平档案形成方面缺乏体系化的管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必须从根本做起,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与档案形成。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评价值趋势,改变教育方向。第二,建立科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指标体系,综合、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