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433篇
社会学   202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省部声音     
刘云山 中宣部部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长 坚决打击各种非法出版活动,坚决遏制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坚决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着力保护知识产权,着力规范文化传播秩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的流入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民众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在阻止电子废弃物流入的相关法律规制与监管上存在漏洞,且经济发展战略不合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法律和经济方面的双重落差导致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流入屡禁不止,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分析国外电子废弃物涌入我国之现状与原因,并从法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管理和国际合作5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3.
张林琳 《现代妇女》2014,(6):252-25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近年发展迅速,所需建筑原材料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拆除旧建筑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便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混凝土,砖,木材,钢铁这些主要的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方式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4.
环保     
《领导文萃》2014,(14):138-139
大城市几乎在垃圾中窒息;中国拟建高科技电网以助治污 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大城市的垃圾也堆积如山。中国人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吃喝都在外面购买。一次性包装、日益严重的浪费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很大一部分垃圾被低效处理,加剧了空气污染。政府正不断新建垃圾处理场。  相似文献   
35.
正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逾20亿元的某地一农贸城,尚未"辉煌"就成了空城。20亿元建一座空城,这是典型的公共资源浪费,有人把这类铺张浪费称之为"中国式浪费"。现实生活中,此类中国式浪费的问题可谓不胜枚举。仔细分析起来,造成中国式浪费主要有以下两大病根:  相似文献   
36.
正中国人与垃圾短信的斗争,论时间跨度已然超越了"八年抗战",至今仍硝烟不止。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垃圾短信超过2000亿条。绝大多数中国手机用户,都被垃圾短信所困扰。在2004年,信息产业部就发出《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通知》,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短信息联盟"成立。  相似文献   
37.
邢洁 《劳动世界》2016,(16):55-55
2016年3月8日,90后自由手绘人文抑在京东上为他的第一本书《一支笔的静心之旅》举办了众筹活动。这是一本美到令人窒息的钢笔淡彩画册及教程书,7个国家、17座城市、24幅美景,文抑用一支画笔开启了一段心灵的旅行。令人叫绝的是,他的作品大多是在废弃的纸板、纸壳及木板上画成的。  相似文献   
38.
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是现代生活的便捷与高效,但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出现,也带来了巨量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每一个身处城市的人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受到挤压,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垃圾围城更是带来了城市生活的诸多烦恼。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拓展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体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城市的美好,成为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39.
社会资本与环境保护合作行为的逻辑关系已经成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219户城镇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年龄、受教育年限和中共党员身份外,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居民机会主义和“搭便车”的行为倾向;社会规范能够提高居民行为的可预测性,增强居民投资环境保护集体行动的信心;社会信任则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自主合作行为。为从源头上化解我国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政府应积极促进居民间的网络互动,完善互惠共享的社会规范,提升居民间的普遍信任,同时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技巧的宣传力度、发挥党员在遵守社会规范中的带头作用,通过社会资本发展促进公众的自主环境保护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40.
《东岳论丛》2017,(1):96-104
近年来物质生态批评理论(material ecocriticism)纳涉西方形上学、量子物理学、女性主义等领域,企图寻求一个“新”的生态批评论述模式来明示物质的生命力,进而建构万物“纠缠”(entanglement)的形上-认识论(onto-epistemology)。然而,在企图建立一个物质取向的伦理论述时,如何凸显人类为道德担责主体仍是此论述的灰色地带。在梳耙此生态论述脉络之余,本文将特别关注此道德论述范畴里的矛盾。除了接受论述里“不能承受之吊诡”,也就是在论述物质化或分子化转向,以及人类是如何与物质纠缠以致再也无法区分主客体之余,人类的主体位置仍须权宜性地凸显出来,才能实质地“回应与承担”(response-ability)人为的自然环境灾害与动物受难。本文意在建立一个凸显人类道德主体的物质生态论述,以英文词语“garbage”(垃圾,但原意含有动物内脏之意)作为一个“隐晦动能单位”和“物质譬喻”(matterphor)的例子,进而借以申论人类对动物所造成不可逃避的多重慢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