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江夏区按照中等规模新城的目标,以产城结合、城乡互融发展为方向,树立“全域江夏”和“独立成市”的规划理念,着力构建武汉南部生态新城,新城格局初步显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大大提升。坚持高起点,以国际化视野规划城市 根据武汉南部江夏生态新城的功能和定位,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和设计,聘请王志纲工作室作策划,聘请中规院做全域江夏统筹城乡规划,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同类地区的领导参加江夏区统筹城乡发展研讨会,经过多方面的探索、研究、论证,确定了南部新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2.
《管理评论》2022,(2):F0002-F0002
城市建设学院是江西师范大学直属学院,办学渊源可追溯至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及1949年南昌大学的土木工程系。1993年原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开设的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和1995年开设的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是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以及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2003年7月城市建设学院成立。  相似文献   
9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能够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理科学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以及本专业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同时应该确定本专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4.
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突破了《城市规划法》的立法框架,实现了法律内容的创新,是时空发展新要求的具体体现。从公法角度看,新法最为鲜明的特征在于价值取向的拓新:城乡规划从物质空间设计到公共政策属性的性质变迁要求对规划权力依法规制,规划领域利益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公众有效参与规划的权利。由此《城乡规划法》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而是依法规制与有效参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5.
本文首先提出"三实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之后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教学体系改革及"三实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等几方面,论述了城乡规划教育中如何实现"三实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规划教育应结合城市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6.
城乡规划是一项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前途的公共事业。本文通过分析公众参与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唤起公众了解、关心、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为城乡规划管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7.
《城市》2009,(6):79-79
日前,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借此建立和完善京津冀三方在城乡规划方面的协商对话机制、协作交流机制、重要信息沟通反馈机制、规划编制单位合作与共同市场机制,实现区域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98.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变化的同时,当经济发展超越环境承受能力激发出来的环境反击力度已经超出现有经济发展成果所能解决的范围。做好城乡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直都是新时期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99.
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概括性、历史性、不确定性、分层次性等特征。判定城乡规划领域的公共利益应遵循符合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律确定的目的及原则、公共受益性原则、不违反上位公共利益的原则、符合实际需要等原则。在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过程中,涉及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事项、涉及对生产要素的调配或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事项、涉及国防建设或防洪抗灾设施的事项、涉及保护生态环境或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事项、涉及城乡公共设施的事项、涉及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事项以及其他涉及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事项,应当认定为城乡规划领域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0.
李枫 《创新》2007,1(4):20-23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在区域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加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城镇密集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引导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