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1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772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求是学刊》2019,(3):44-52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32.
33.
刘飞 《职业》2016,(15):13-14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同年11月9日,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主席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即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成为主体;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34.
以追求智能、精准为核心的技术认知对突发社会问题的预测失灵,形塑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悖论。此悖论体现出盲目崇尚加速的、闭合化的现代性认知结构的困窘,且揭示了晚近技术反思的谱系化与经验"二分"的双重结构观的局限性,进而使超越悖论的结构转向成为必须面对的命题。因此关键在于以突发社会问题为节点,面向日常生活,实现对"二分"的总体性统合。唯有把握日常生活在突发问题中可能产生的反转契机,合理审视智能化的技术,促使技术的精准思维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方能为加速多变的现代科学创设总体化的良善格局。  相似文献   
35.
传统医学伦理学意图沟通为"身"的医学和为"心"的伦理,但受到身心二元论基础的局限,传统医学伦理学只片面强调"身"的机械修复而忽视"心"的情感体验,难以抓住医学伦理的意旨所在。现代医疗技术更凸显了对"身"的改造与完善,因而在传统思维模式下医学伦理困境愈发严峻。对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思有必要实现"身体"转向。在身体伦理的视域中,现代医疗技术凭借高技术的运用以实现身心的良善合一为初衷,但在实践中又往往陷入身份认同危机引发的"身"与"心"的伦理困境,以及主体间对话缺失导致的"我"与"世界"的伦理困境。因此,充分利用身体伦理的学术资源,更新伦理向导的价值基础,成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题中之义。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向导应当回归"身体",在医学实践中关注与体验具体的活着的身体,在医学伦理实践中打破理性的普遍价值规范的痼疾。  相似文献   
36.
图像与文字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两大叙事符号,从未间断过彼此间的事实往来.进入图像时代后,两者争夺文化资源的事态进一步升级,围绕图文关系生成的知识场域更是引发当代文化研究热潮.鉴于图文关系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图文关系进行了谱系学研究,说明两者关系的历史性转折有效促进了视觉艺术的繁荣发展;接着以图像真伪之辨为据,指出其间内蕴的视觉悖论是导致命名与指示、言说与状物、意指与模仿、读与看、词与物等传统表征关系瓦解的直接原因;最后旨在破除“图像转向”谬误之说,强调图文关系并非处于非此即彼的对峙状态,而是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关系断层.  相似文献   
37.
何芝莹 《现代交际》2012,(6):109+108
媒介素养似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迄今为止,媒介素养仍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但在学界诸多的定义中,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所下的定义得到了比较多的认同。该中心指出,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带动传统媒体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传播形式发生改变,原有的媒介素养已经不再适应这一变化,并且新媒体也在对原有的媒体素养不断进行着冲击,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不断在对现有媒介素养的体系和内容进行着消解与挑战,对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系统,它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媒介素养体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特征为依据,研究媒介素养在新形势下的必要转向,对媒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灾难事件的舆情治理相关研究,考究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城市舆情风险治理的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对城市舆情风险需要转向。既要转变态度,从原来的压制性管控模式向协商共建模式转向;又要转变方式,从舆情出现后的平复手段向舆情出现前和发生时的引导方式转向。  相似文献   
39.
网络等新型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扬弃教育者与受教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主客体"关系,在主体间性哲学观的指导下,构建"主体(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的互动交往关系,实现4个方面的转向:即师生关系:从"霸权"走向"对话";教育理念:从"教条"回归"生活";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互动";教育目的:从"预设"走向"生成"。  相似文献   
40.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不是纯粹的经验实在,而是交往的前提和背景,它与语言和理解紧密相连。语言的语用学功能探讨是为了重新寻求"生活世界"的真善美,在重构"生活世界"的道德和法律时,我们又看到了哈贝马斯把互主体性和"三个取代"作为理论的重要基石,把程序合法性摆在了首要位置。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是在佐证他的"现代性绝不是一件已经完成了的事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绝不仅仅是工具理性的肆意妄为,而应该是生活世界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交往理性本身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