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9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诗咏一物     
何良宝 《老年人》2013,(3):44-44,57
(一) 五男二女来分家, 打来打去乱如麻. 欲问何时能了结, 直到清明方可罢。  相似文献   
32.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和最著名的诗人。苏诗最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点,它对宋诗和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苏轼的早期诗歌创作,是指他于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赴大理寺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厅公事任以前的诗作。这是苏轼二十六岁前的  相似文献   
33.
厦门游     
吴训教 《老友》2012,(1):21-21
海上金门半日行, 水天一色觉风清。 游轮数点云边去, 浩淼烟波载太平。  相似文献   
34.
通过校勘国内现存各种版本郑谷别集与散见于总集、选集及其他文献中所收郑谷诗,结合官私书目中郑谷诗集的著录情况,并参考历代诗话、笔记及今人研究成果,揭示郑谷诗集之版本源流及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5.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6.
无题     
老秘 《金色年华》2011,(7):F0002-F0002
灯光暗下来,一个人对白 你站在彼端,看尘世阴疆 无奈着,谁的徘徊  相似文献   
37.
《诗集传》作为一部训诂著作,其中运用大量的训诂术语。本文通过分析对"某音某"这种直音方法的分析,发现它不仅可以注音,还兼有以音辨义、指明假借等作用。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38.
古籍整理研究是一项继承中华文化遗产的承前启后的工作,而不单纯是校注引用广泛的文字功。正如陈云同志1981年7月14日在全国古籍整理工作会上所说:“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山西大学教授陈霞村也认为:整理研究古籍,  相似文献   
39.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崔志博 《河北学刊》2008,28(2):123-127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方塔出土汉文诗集是一部少有的西夏诗集。这部诗集出土于西夏佛塔中 ,从其出土地点和诗文内容可以看出 ,在西夏王朝儒释二教也业已合流 ;诗集中有不少反映节日习俗的诗文 ,由此也可看出西夏的节日习俗与中原并无二致 ;诗集的装订方法比较独特 ,它可能是早期的线装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