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53.
论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墨子和墨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广泛采用的两种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形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的新模式由此应运而生。主题公园是使文化遗产无形变有形的最佳方式,适用于保护“有较为明确的核心的文化遗产”。墨子主题公园———墨府为保护性开发无形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54.
李艳鸣 《社区》2012,(20):32-33
独步海内27载成《周礼正义》 在浙江四大藏书楼中。玉海藏书楼的主要特色不仅在于藏书多名家批校本,且藏书家是著名的儒学大师孙诒让。在林传一带领下。记者在玉海楼孙诒让展览馆陈列厅内,见到陈列于橱窗里的《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古籀拾遗》等孙诒让的著作。  相似文献   
55.
墨子“贵生”的道德追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或者寻求一种对生命应当如何的“生”之规范,他还试图在诸侯相战不已的非常态社会状态下,努力确证“利生”的功利意识在道德意义上所具有的“善”.从目的论意义上来看,“利生”之善既要符合“兼相爱”的天下之“义”,又要利于“生生之道”,“利生”的功利指向既是“生”之规范,又是何以“善生”的具体行为.对“贵生”在道德实践意义上的推崇,突显了墨子“义利统一”的社会伦理精神的世俗特色,此于身处社会变革与转型过程中的芸芸众生而言,确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命关怀.解读墨子生之和谐的伦理观照,对反思时下执政功利化取向,当有补益.  相似文献   
56.
人欲即人的欲望和渴求,包括自然人欲和社会人欲;人性即人的本性和本质,包括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人欲是人性的内在根据,人性是人欲的表现形态。墨子人性论分为自然人性论和社会人性论,其中,自然人性表现为欲生憎死、趋利避害;社会人性体现为相善相爱、兴利除害。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重视人性、强调人的劳动(力)的思想家,他倡导强力从事、节制人欲、克服异化、升华人性,其人性论与两千年后的马克思人性论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57.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且意蕴丰富,例证多样,涵括道、杂二家及《语丛四》之范围。  相似文献   
58.
春秋战国之交的鲁国人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组织了墨者集团。墨子的核心思想"兼爱;尚贤;志功统一;节用"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篇论文对墨子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结合当今政府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墨子思想中的精髓,在改善政府行政管理绩效工作上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以显学墨家学派人性素丝论为代表的天赋自然论,认为人性本如丝,无分善恶;人性易受环境染习,可以为善,亦可为恶;人性的善恶完全是后天教育、环境熏陶的结果,后天的教育与环境之于人就像"染缸"与"素丝"。该思想是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的,强调了教化对于人的重要作用,是对"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60.
师从儒学的墨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尚贤使能"之人才标准。《墨子》一书对人才品第多有涉及,而其中"圣人"首当其冲成为治世的最佳人选。通观《墨子》全书,其对圣人的阐述颇多,通过分析其中圣人律己、爱人、任贤等特点,并与儒家在圣人形象、爱人、任贤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较为全面地梳理《墨子》中的圣人形象,从而发现《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