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墨子之礼学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墨子礼学呈现明显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2.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在传播中不断得到普及和接受,墨家学派在学术传播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先秦时期的显学。诸侯之间相对独立的政治格局、招贤纳能的社会环境,以及广阔的地域空间都给墨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墨家学者不断努力和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墨家学说由地域文化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并在传播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墨学的传播对先秦文化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3.
义利之争是先秦以来中国哲学的重要时代命题,儒墨对立的一个基本点是儒者喻义不喻利。作为墨学开创者,墨子明确提出尚利思想,认为利就是义,贵义就是兴天下之利。墨子倡导追求利己与利群相兼顾,不偏颇任意一方。在义利观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探究墨子的义利观,无疑会有益于对墨学义利观的深入研究,同时对于...  相似文献   
84.
20世纪印年代在墨子研究中形成的"出身决定论"观念至今依然存留,这就影响了对其思想形成更为恰当的看法,乃至把"天志"、"明鬼"、"非乐"等主张中的历史进步性因素理解为"狭隘性".抛开时墨子没有确实根据而被认定的"小生产者"出身,则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代独立的士阶层的代表,其历史使命即为未来社会勾画理想蓝图,并付诸实际;这一蓝图具有充分反宗法的理性色彩.墨子"非乐"属于"礼崩乐坏"时期的总体社会思潮,是社会变革在人的观念中的回应.他把"乐"归原为乐之本身,从而以"利害"为尺度,祛除了当时泛滥之乐的各种意识形态之魅,是对氏族、"封建"文化的清算,在推动文艺观念的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荀子对墨子思想体系中"尚贤"、"节用"、"修身"、"非攻"、"救守"思想都有接受与传承,对墨子"非乐"、"天志"思想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荀子通过对墨子思想的接受与抨击,完善了其儒学思想,并成为战国末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86.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逻辑学者对谬误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谬误的 方法的论述,古代逻辑学者的这些探索对于我们自觉地防止和纠正在日常思维中可能发生的谬误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墨家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特色十分鲜明。在义利之辨问题上,墨家主张义利统一;在公私之辨问题上,墨家主张大公无私;在义生之辨问题上,墨家主张义贵于生。在价值选择问题上,墨家提出了“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的选择原则,构成先秦诸子价值观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8.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与军事工程师。墨子的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墨子的“非攻”、“救守”、“出诛”、军事战略、国防战略、国际关系、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比较研究等军事思想,对现代国防建设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它从总体上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宇宙人生理想境界的最高追求.本文认为,墨子在继承中华文化重视"和"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冲突的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在宇宙论意义表达了"和"是天地万物的本真状态,也是天地万物有序运行的基础.天地宇宙之"天地和"的应有之态、社会人伦之"万民和"的理想愿望、天下世界之"天下和"的最高诉求,构成了墨子"和"哲学的理论架构,社会理想和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90.
春秋以来,随着人文主义思潮和重民思想的兴起与发展,传统的天神、天命思想受到许多人的怀疑、否定。墨子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对天神和天命做了一系列改造,创造了天志、非命说,使天神和天命为自己的学说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