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合江音系中存在的鼻辅音有m、n、捱、耷四种,其中可以作为声母的有m、n、捱、耷,可作为韵尾的有n、耷。文章通过与中古音的对比,对合江音系中的鼻音声母和鼻音韵尾进行分析,探求鼻辅音在合江方言中的分布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2.
在周法高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反切用字分析法、并注多音对立考察法、概率统计法等方法,对玄应《一切经音义》中喉音声母进行了考察,证明玄应语音中喉音声母晓、匣、云、以都分别独立而有别。  相似文献   
113.
陈会兵 《学术论坛》2006,(3):197-200
声母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考察了中古、上古、近代和现代汉语声母发展演变的概况,梳理了汉语声母的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到汉语声母演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吐鲁番出土文书所反映的6-8世纪汉语突厥语对音词的对音分析,发现吐鲁番所代表的西北方音在声母方面有三个显著特点:轻重唇音的彻底分化、"晓""匣"二母由舌根音向喉音的转变、"日"母音值由■到[r]的转变,这些比汉语史通常认定的时间早约2个世纪。这对汉语史进一步研究有积极意义,也提供了详实例证。  相似文献   
115.
通过"澳"字的正音论述广州话η声母的古音来源,分析中古疑母和影母互转的语音变化规律;评述广州香港两地字典字汇"澳"字以及η声母字读音差异:广州比较重视口语读音,而香港则偏重传统读书音;比较国内一些方言论证"澳"字读η声母合乎音理;对比越南华人的读音论证η声母字音丰富是广州话的特色,百年不变。  相似文献   
116.
声乐是通过歌唱的表现形式束展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为了使歌者能准确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本文以声乐作品《枫桥夜泊》为例,针对演唱时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分析十三辙在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吐词的方法和规律。力争使歌者演唱作品时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7.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之集大成者,不仅在上古韵部研究上贡献卓著,而且在上古声纽研究方面也创获良多。章氏的上古声纽研究,在承袭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结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典籍文献语言用例及个人的审音经验,将传统的三十六字母进行重新的分合归并,即:娘日归泥、精组归照、喉牙互易、喻母并影,提出了汉语上古音研究史上第一套完整的声母系统,解释了其间的声转关系,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章氏的上古声纽说,与其上古韵部说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形成了声韵兼顾、正变互补的古音研究。这种古音学说与其“语言缘起说”、“转注假借说”一道,共同组成了植根于汉语汉字特点、具有鲜明中国语言文字学特色的字源学理论体系,为其后撰作系联《说文》同源字族的《文始》奠定了必备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关于《玄应音义》舌音的分合,诸家有不同看法。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概率统计法和译音辩讹考察法对《玄应音义》中舌音声母进行穷尽式研究可以发现:《玄应音义》中舌音混注比例低,端知两组应该分立;从概率统计看,舌头音和舌上音属不同类别;从玄应注音体例和实际注音情况看,舌头音和舌上音区分清楚,没有混同;玄应为“文字品”比声中上咢声和舌头音代表字所作注音显示其语音中知、端组分立;译音词新译与旧译间对音用字的差异显示玄应语音中知、端二组声母有别。由此可以确定:《玄应音义》中作为声母音位,舌上音已经分立,少数后世的舌上音字残留读舌头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9.
石家语(the Saek Language)是泰国那空帕侬府、老挝甘蒙省等地的石家人(The Saek)说的属于侗台语(the Kam-Tai Language)的一个分支的北部台语(the Northern-Tai Language)方言。目前,已经有研究者发现它来自广西。但是,对于它来自广西的具体的地点和具体的时间,还没有研究者作出回答。通过解剖石家语的一些特点和查找史料有关信息,我们发现石家语是产生于中国宋朝时的邕州城,具体时间是在公元1076年3月前后。  相似文献   
120.
清乾嘉年间范照藜稿本《乡音正误》载有二十余条山西方言,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深臻曾梗通五摄韵尾互易、曾梗一二等非颚音声母入声字带有i介音、上声和去声之间纠葛。这些材料反映了清中叶山西方言独特而显著的方音特征,它们已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