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清乾嘉年间范照藜稿本《乡音正误》载有二十余条山西方言,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深臻曾梗通五摄韵尾互易、曾梗一二等非颚音声母入声字带有i介音、上声和去声之间纠葛。这些材料反映了清中叶山西方言独特而显著的方音特征,它们已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2.
胡萍 《船山学刊》2006,(3):96-98
绥宁汉语方言北属赣语,南属湘语。本文通过对古全浊声母由南至北的渐变情况的描写、分析,揭示了曾家湾话既有湘语的底层,又因受赣语的“感染”而形成非湘非赣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23.
东江客家话惠州及博罗两地早前的f声母发生了分化,在主要元音不是u时变为v,其余仍为f或者h.东江客家话的见组合口成分的存留也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在主要元音不是a或e时脱落,u作为韵核时则保留.这两个变化都与音节结构差异制约辅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4.
除零声母外,罗山方言共有20个声母,均源于中古36个字母。但与普通话相比,其微母、邪母、疑母为普通话所无;舌尖后音的消失和因此而引起的舌尖前音及舌面前音的重新组合,非母、微母、邪母、泥母、来母及其他各母(包括零声母)的具体归字,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25.
平南闽南话保留了不少汉语上古音的形式并且深受平南粤方言的影响,历史音变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保存了上古音鼻冠音声母[mb-]和[-],保留了上古音清界音声母[h-],有许多上古[st-]复辅音声母分化的字例……受粤方言的影响,平南闽南话产生了[∫]声母,「ts]、[tsh]两声母消失;鼻化韵大为减少,只剩五个(厦门话12个),塞韵尾[-k]消失,只剩下[-p]、[-t][-?]三个塞韵尾;鼻尾韵增加,共19个(厦门话13个)其中、、、四韵很可能是借自粤方言。  相似文献   
126.
文章通过对铜梁方言的声、韵、调及同音字的分析和整理 ,力图展示铜梁方言在语音方面的面貌 ,介绍铜梁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便于重庆人学习普通话 ,对推广普通话有积极的作用 ,对《重庆方言志》、《重庆话音档》的编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文章通过对循化语音中声母、韵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 ,就循化话的语音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8.
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读法不同的字音,本文称之为歧异读音.本文分析和解释了四川方言中具有浓重方音色彩的汉字声母的歧异读音,以此来探测四川方言声母系统中保存的一些古音成分和四川方言声母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9.
黑龙江方言属于北方话的东北方言区,语音接近于普通话,由于地域关系和历史沿革,加以各方言的渗透和影响,黑龙江话在形成过程中与普通话在语音上也产生了一些明显差异,除声母、声调外,由于汉字书写形体上的联系也会造成很多错误。本文将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0.
语源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语言中最为稳定、最具抽象概括性、最和原点接近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清代民国两代学者的汉语语源研究过程和成果的梳理,阐明如下观点:一、探索汉语语源一直是传统训诂学的主流与核心.二、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创立了古音学和汉字声中含义、因声求义的训诂学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它恢复了汉字的语言学本质意义,即汉字更是一种诉诸听觉的声音符号系统.它最终导致了传统训诂学走向汉语语源学.三、民国学者在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重倡右文说,初步构拟了一个以古音为纲、以<说文>声母字为基本材料和坐标系、以方言俗语和近素语族为参照系的汉话语源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