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96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81.
电成像(MAET)是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结合了电阻抗成像高对比度和超成像高分辨率优势,是一种有望获得高质量图像的生物电阻抗成像方法。该文建立了二维磁电正问题和逆问题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基于互易定理正逆问题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二维模型电流密度和电导率分布的图像重建。对超探头焦斑大小和扫描步长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焦斑大小决定磁电成像的横向分辨率,扫描步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云:《邦风》“其善”。“其善”是对宗周“典乐”演礼流程的特征性总结。《邦风》以兴言礼义,以乐奏象礼,歌于君臣燕飨“典乐”,弦于乡人举贤序齿,“文而谲谏”,“广乐成教”,是获得上下认同的有效政治途径,广泛切实地履行宗周“典乐”温柔敦厚的《诗》教使命。  相似文献   
83.
张宁 《文史哲》2004,(6):53-58
《狼来了》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它来源于伊索寓言《牧童与狼》,是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但若引入故事结构相类似的第三个文本《三枪响》,并予以存在论性质的解读,就可与《牧童与狼》及《狼来了》建立一种有趣的比较关系,其中有关"撒谎"的道德主题被改写成"自我欺骗"的存在主题。由此而生的对儿童的同情,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从《牧童与狼》到《狼来了》的流布过程中,一个道德"劝戒"故事如何变异成道德"恐吓"故事,其中充斥着对身体的训诫和治理。  相似文献   
84.
"因而歌"与"缘事而发"是汉魏乐府诗成诗的基本模式.这两种成诗模式不仅影响了乐府诗辞乐关系中以乐为主的特征,而且揭示出乐府诗"缘情而发"、"以悲为美"的情感倾向,并由此形成了乐府诗创作中诗乐相依、即事名篇等创作传统,对后世文人的乐府诗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乔依斯和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阿Q与布卢姆,指出他们形象的怪诞源自于对狂欢文化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狂欢化特点:艺术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和修辞.两作者继承了拉伯雷的写作方法,选取反英雄的小人物,也发展了小说这种创作形式,把日常生活写得如同历史和史诗.  相似文献   
8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有关意象的美学思想,上承《周易》的“象”论;将“意象”凝定为一个稳定的审美范畴,并深入地、多角度地论述了意象的物化过程。刘勰所谓的“意象”,包括“文”、“形文”两个维度的内涵,这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刘勰还将“比”、“兴”与意象联系起来,作为意象的不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7.
诗、乐关系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从汉儒的弃乐言诗,到宋代郑樵的以乐论诗,再到南宋以来的以诗统乐,这种转变离不开唐代孔颖达的先导之功。作为经学史上集中论述诗乐关系的第一人,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诗为乐心”诸说化解了先秦季札观乐与汉儒以义说诗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汉代义理诗经学的流行,启发了宋代以来的诗乐话题,奠定了后世学者以诗统乐的诗学理路。后世学者既要顾及《诗经》的乐歌性质,又要防范一种彻底的“主”之学危害“思无邪”的正旨,往往就要通过反思郑樵的歌诗经学从而回到孔颖达的诗乐学说。  相似文献   
88.
首先,使用多通道发射检测仪PAC SAMOS-48检测在用2000m3二甲醚球形储罐,判定出该设备存在表面裂纹缺陷及其所处位置。然后,采用超波检测方法,确定了裂纹形状和大小。用Newman—Raju方法研究了表征裂纹缺陷前沿应力场以及位移场的重要参量即应力强度因子,并利用ANSYS建立简化的有限元模型,最终得到裂纹的应力云图和该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值,与工程估算方法得到的数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应用于压力容器缺陷的分析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9.
先秦两汉散文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现战场上的气状态,用以反映参战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权谋智慧。鼓是最重要的描写对象,与此相伴随出现的战争统帅形象,衅鼓习俗还带有神秘性。战场上的歌、呐喊、骂、叱、噪,营造出多种多样的氛围,把参战者生命之气的表现形态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0.
邹汉勋《五均论》集中体现了他的音韵学成就。在该著作中,他提出了一个古二十纽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邹氏有一个论断就是"喻当归匣"说。在纽流变的思想认识下,邹汉勋分析《广韵》的反切上字,并以《诗经》双、谐训、方言等材料作为佐证得出"喻当归匣"的论断。邹氏《五均论》虽然可能因囿于方音而没有把喻三、喻四区分开来,但其"喻当归匣"说是后来曾运乾"喻三归匣"说的先导。因此,他在上古音母研究史上的开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