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方论刊》2010,(1):138-139
2009年,深圳市福田环卫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立区”为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以营造和谐为突破口,以“阳光理政,制度唯上”为管理方式,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2009年全所安全稳定无事故,管理的四座公厕收到表扬信89封,在市、区各级的多次检查评比中,始终名列第一,并勇夺“鹏城市容环卫杯”十一连冠;路面督查查处辖区内卫生违章1294宗,违章问题调处率100%,  相似文献   
12.
余端嵘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4):67-70,74
太极玄学与舞蹈、书法三者表面看似无太多关联,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玄学与舞蹈、书法的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气”、“阴阳”等这些方面,对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剖析阐释,指出“内求”、“意”、“空间运作规律”等两两相通之处,并结合部分具体相关的舞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国现代舞技术训练中的"放松技巧"与太极拳的核心劲道"劲"的融合与应用,及其对中国现代舞技术训练体系的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5):55-61
理雅各的易学"太极"观形成于19世纪中期由西方传教士发起的"术语之争"阶段。围绕God的汉译译名之争,理雅各通过援引宋元理学家的易学诠释理念,一方面努力发掘《易经》中"太极"等同于最高人格化存在"帝/上帝"的神学意蕴,为自己的"帝"译论张目立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发掘理学家"物化""太极"的一面,以期推翻论辩对手的"神"译论主张。理雅各的易学研究由此在客观层面上兼备了彰显理学内部体系矛盾和加强中西思想沟通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5.
程强 《天府新论》2012,(1):25-30
韩愈、李翱为宋学的开创者树立了一个学术风向标.宋学作为经学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在隋唐经学的背景下展开的.这两个方面决定了宋学开创初期的基本面貌,也决定了周敦颐太极说的学术渊源及基本内容.隋唐经学不加选择地兼收了汉人太极元气说与王弼太极虚无说,而李翱的复性说又使宋儒太极说具有新的内容.宋学开创者的太极说几乎皆同时兼具这三方面内容,周敦颐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陆象山提出以“保极”为目标的社会成人教育思想,“保极”必须“保心”,官吏必须廉洁正直并减省民力负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传统的太极推手劲法与篮球运动中的合理对抗特点,尝试性地提出了一套颇具新意、方便易行的训练方法。我国篮球运动员如能依此法进行训练,必将会增强对抗能力,从而能在高强度的对抗比赛中以柔克刚,达到与世界强队相抗衡的目的,提高我国在篮球项目上的世界排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和谐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权的提出,是当代中国法律人将中华传统哲学之精髓——“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思维观运用至法律领域的最新成果。就其实质而言,乃是通过对主体权利一定程度的克减来实现对主体之间权利冲突的某种消解,而并非指向某一具体实在的权利本身。与其说它是一种人权,毋宁说是一种保障和改善人权的的手段。但这一界定并非否定其作为东西方文化结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孙璋《性理真诠》对于太极的看法有四:一是认为“空”、“无”不能表达“太极”的本性,二是认为理学后儒对太极的诠释在一多、前后、虚实、纯杂等方面互相矛盾,三是认为“太极”既非“空”,亦非“无”,亦非“气”,而是“元质”(即天主创世所用的原初质料),四是认为这种“元质”虽然蕴涵于阴阳二“气”之中,但是阴阳二“气”之消长变化的动机并非来自于“太极”本身,而是来自“天主”。他对太极的看法显示,传教士对于中国文化的解释常常是出于传教的目的和需要,因而这种解释往往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明末清初借传教契机所推动的中西文化交往从而也始终未能产生真正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张栻易学的基本架构是以太极为宇宙本体,太极函天、地、人三材之道为一。认为阴阳作为天之道,乃形而上者,非形而下,这是张栻与程朱等理学家的不同之处,体现了张栻易学的特色。更为精彩的是,张栻通过阐释《周易》而展开对道器关系的论述,提出了与其他理学家不同的器先道后说,这是张栻易学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