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覃婷婷 《理论界》2010,(12):116-117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十分关注女子教育问题,尤其把兴女学作为改善社会和家庭的关键和突破口。在他看来,女子接受教育后,"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尽管在梁启超兴女学的主张及其实践中还存在着某些缺陷,但是他为中国近代女学的兴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2.
王秀田 《兰州学刊》2008,(12):145-148
清末民初是一个政治大变局和文化大变局的时期,某些受过传统教育的女性在社会大动荡中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刘墭、祝宗梁是近代传统才女创办现代女学的代表,是黑龙江女学的先驱。她们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女学思想和办学成就,女校和报刊杂志成为她们呼吁的新场域。由于自身的教育背景,她们提倡传统道德和实用主义,在她们的话语中保存礼教和启发新知两不相妨。她们通过兴办教育、发表论说重构了传统女性的社会角色,开辟了女性新的生存空间和表现空间,同时又将新思想植根于传统道德之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展安身立命的自我认知与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73.
明清之际,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下,西方传教士针对中国女性贞节现象,经历了一个从震撼批判到全面评析的渐进过程,随着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认知的加深,不断修正了对中国女性问题的看法,并在实践操作上,办报刊、戒缠足,兴女学,宣扬男女平等,吹响了近代女权运动的号角。  相似文献   
74.
吴孟班:过早谢世的女权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晓虹 《文史哲》2007,(2):84-94
在中国女权思想史上,吴孟班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她虽然只有19岁短暂的生涯,却足以成为其时“中国少年”意气风发的代表。由她发起创设的上海女学会,在近代中国女子社团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以增进女学为事业、以发达女权为宗旨的目标。其以女权为中心的女性自主意识,给予后来者深刻的影响。因此,从戊戌变法时期称说的“男女平等”,到20世纪初开始流行的“男女平权”,吴孟班实乃其间思潮演进的一位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75.
中国最早的妇女报刊是1898年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这是晚清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以及晚清自办报刊的热潮是妇女报刊诞生的大环境;晚清妇女解放思想的萌生及其实践是妇女报刊产生的直接动因;晚清自话文运动的推广与妇女报刊的出现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6.
本文重点以岩本善治与北村透谷为中心,探究日本近代恋爱的源头.二人于明治20年代以女性杂志《女学杂志》为园地,旗帜鲜明地发表近代恋爱论.岩本善治认为灵魂是恋爱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与他信仰基督教有系.北村透谷“灵肉分离二元论”思考法和精神高于肉体的观点,与岩本善治宣扬的观点相一致,二人好似车之两轮,为形成和普及重视精神性的近代神圣恋爱观而勇往直前.岩本善治与北村透谷的恋爱论对白桦派骁将志贺直哉的文学创作产生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7.
教会女学与近代职业女性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紧跟着大炮来华,为了达到传播福音的目的,在中国开始兴办教会女子学校,培养教徒。教会女学中的学生不仅接受了宗教教育,同时也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主、自由、平等等社会科学的内容。从教会中毕业的女性走上社会后,大多从事医药、护士和教育,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作为中国最早觉醒的女性,她们为近代妇女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8.
朱剑凡"毁家兴学"为近代教育史上罕见之举,不仅使女学在湖南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且使新式教育类型更完整、更多样,将其置于湖南乃至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整体脉络中,解读朱剑凡创办女学的外在原因与内在动力,能凸显女学实践的社会意义及学术价值,进而加深与拓展区域教育近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79.
清末女子教育特点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女子教育继承了传统女子教育的教育宗旨 ,但在教学形式、内容和影响上都体现了与传统女子教育很大的不同。传统与近代相结合的二重性与独立人格教育是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晚清维新知识分子在兴国立民热潮中,力倡女权话语,而且主要以禁缠足、兴女学为特色,企图以此提倡女权,解放妇女,使之在社会中发挥多重作用,最终建立一个强盛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