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教会女校作为中国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中国近现代的女子教育事业影响深远。它虽然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但却在封建礼教森严的中国旧社会打开一道裂缝,给女性以入校学习的机会,并且培养了一大批自信、自强的时代新女性。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中,西方教会在华获得了传教权,其为传教而在中国创办了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创办直接促成了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出现,而社会工作教育又间接促进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论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会教育,是目前研究近代中西关系史中较受关注的问题,但对教会女子教育,人们论及较少。本文试图对近代中国的教会女子教育作一粗浅的分析。一早在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就来到中国,想在中国寻找西方“上帝”的臣民,利用耶稣基督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此他们用举办“文化事业”、“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等办法着手开发中国几千年近乎“空白”的女子教育。1840年英国人相让特小姐在宁波设立第一所女校,此为在中国设立的最早循教会女子学校①。随后,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诸如女子盲哑学校、圣经学校、师范学校、中小学学校、医科学校…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西方侵略势力而来,新教传教士相继在华兴办教会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训练妇女基督教徒与神职人员。随着教会在华传教事业的发展,作为教会传教事业组成部分的教会女子学校成为教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女子学校虽是西方列强对华文化侵略的载体,但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性作用,认为胡适从科学理性精神和全盘西化观立场出发对教会教育所作的评价,既有合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方面,也存在非历史主义和抹杀教会教育殖民侵略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袁昌英作品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昌英是中国最早留学国外并接受西方文化的现代作家之一,她因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吸收其精髓,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的新文艺思想,她较早的女性意识,她开放的写作心态以及她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方法的借鉴和融合,都使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对后来的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德彝是晚清重要的外交官,他幼年接受传统教育,青年入同文馆接受新式教育,曾先后八次到访西方各国。在此期间,他广泛地接触西方社会与文化,详细考察西方女性,逐渐从一个保守士人转变为批驳中国裹脚陋习、尊重女性的开明士人。但在对婚姻自由等女性主义运动的讨论中,他回到了保守的阵地中,体现出近代士人思想的保守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是在客观上教会女校冲击了中国旧的教育制度,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培养了早一批知识女性,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妇女从事翻译职业,西方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始于清朝末年.女性之所以能进入翻译领域,是因为在西方翻译被视为一种边缘职业,在中国则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清末女性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从而推动了女性翻译的开展.女性翻译家在文化交流、政治革命、争取女权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翻译实践中,她们通过各种策略对文本进行干预,修正性别歧视话语.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译论中的女性隐喻,要求译者对作者要像妻子对丈夫那样忠诚,实质上忽视了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兼具中西方教育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办学思路等对当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着眼,分析其具有的突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当前高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末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学产生的影响,开始改变清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女子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教会女学对清末中国妇女的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及外国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发表的研究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成果进行了梳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妇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妇女问题的探讨发生了质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妇女政策的制定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女子大学实施特色办学的发展战略是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对女性性别特征和女性成才规律的尊重,最终是为了促进女性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女子大学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国内外女子大学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女子大学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必然选择,更是高等教育多样化背景下女子大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女子大学的特色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树立特色办学的理念是先导,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点,选择特色办学的路径是重点,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代潮汕女子教育是由传教士在潮汕开办教会学校首开其端的。20世纪初,在女权运动的强烈呼唤中发展为本土自办的女子教育,并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近现代潮汕女学的兴起和发展,既是时代变革的产物,也反过来对潮汕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子高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形成了由独立设置的女子本科学院、女子高等职业学院和大学内设女子学院组成的女子高等教育分支体系。女子高校在探索女子高等教育规律、培养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高素质女性人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面临着办学定位有待明确、办学特色有待培育、师资水平有待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有待加强、经费投入有待落实、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女子高校要加强战略规划和内涵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科研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从而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湖南女学生以多种形式的社会行动践行"女国民":改组自治会,加盟新民学会,以谋女子政治参与权;创办《女界钟》,倡导妇女解放,以争婚姻自主权;成立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组建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以争男女平等教育权;澄清同仁误解,创办平民女校,以达各界女性携手并进。他们的社会行动不仅使近代女权运动向纵深发展,且借此完成其主体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女性教育课程是以一定的妇女观和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和特殊学习需求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分析美国5所女子学院妇女学或性别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发现,除开设美国妇女史、妇女学或性别导论、妇女/性别研究方法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这些学校开出了丰富的跨院系的妇女或性别研究选修课程,而且分种族、分地区研究妇女的课程占有一定比重。相比而言,我国女子高校女性教育课程资源不足,跨院系开设的女性教育课程十分稀缺。加强跨学科培养是提高我国女子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改善女性科学弱势的策略之一是培养女性科学兴趣,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科学教育的参与.科学教育必须突破有关男女两性认知方式的传统认知,正面、客观地认识女性的认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予以全纳.相关研究已经发现,女性拥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其中,理想的认知方式是联结建构型认知方式.因此,科学教育全纳女性认知方式,就是采取相应举措,引导女性认知方式向联结建构型认知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