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历史之惰性:如实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冬 《中州学刊》2004,1(3):193-195
如实回答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实属人造之物,体现了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唯有用文化来考查,才能看清其表征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判断如实回答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抛弃如实回答,是文化迈向自由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告知义务法理依据分析入手,论证其法理依据应为诚实信用原则,从分析人身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的履行主体、内容、途径出发,提出人身保险合同中告知义务人还应包含被保险人,其履行内容中应列明告知之重要事项,履行途径上应采用书面询问主义立法形式。从分析违反告知义务的主客观构成出发,提出违反告知义务的判断标准应以区分未告知事项与保险事故发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基础。对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的制定要以平衡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为基本原则,提出对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前提加以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保险合同法中的最大诚信原则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险合同的特殊性衍生了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对于诚信原则的要求远远大于其他合同,这体现在对投保人与保险人的特殊要求。最大诚信原则对投保人的要求主要是如实告知与履行保证,对保险人的要求则主要是弃权与禁止反言,我国保险法上对此均有一定的特殊反映,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立法缺陷。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在于该规则适用范围的模糊性、程序启动的艰难性、庭审证明的形式化及裁判程序的滞后性。故应从遏制刑讯、强化职权及尽早排除的原则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厘清和解决。对非法证据应做狭义理解,对它的排除是基于证据能力而非证明力的排除,瑕疵证据不同于非法证据,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应克服非法证据证明形式化及证明标准的虚化问题,严格掌握证明标准;确立独立前置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提倡在庭前会议中解决非法证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法治国家(地区),沉默权和律师帮助权是讯问前最主要的告知内容,如果侦查机关未告知这些权利,则所获供述有可能落入非法供述排除的范围。在讯问前未告知权利与非法供述排除规则的关系上,法治国家(地区)形成了原则加例外模式和裁量排除模式。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有讯问前告知权利的规定,但告知内容单薄,且未确立程序违法所获供述排除规则。作为理想的改革措施,我国应借鉴法治国家(地区)有关讯问前权利告知制度,建立完整的讯问前权利告知规则;通过对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进一步挖掘,也可以在不突破现行法律框架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讯问前权利告知规则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17.
一、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的概念及其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是指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以下有50道题,请老年朋友按照自己的情况如实回答。符合自身情况的,在问题后面划勾;难以确定的,则标上“?”;不符合的,打“×”。  相似文献   
19.
在《刑法修正案(八)》中对《刑法》第六十七条作了修改,在原条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款,即将之前“坦白从宽”的司法政策变成了法律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坦白从宽”这项法律规定进行理解和司法操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拟围绕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司法实务中,非法获得的被告人庭前有罪供述很少被排除。通过对域外国家非法供述排除程序的考察,提起供述合法性审查的主体是辩方和法官(特殊情况下),审查争议的时机包括审前动议、当庭异议或证据禁止程序,对于供述是否合法一般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这对我国刑事诉讼非法供述审查和排除程序的构建和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