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文化社会学视阈观照,孔德并非许多批评者所看待的那样,仅仅是提出了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思辨哲学家,而是连接了哲学与社会学的大思想家,只不过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应该归属于文化社会学而不是被狭隘理解的实证社会学。因此,孔德的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有其统一在文化社会学取向中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1、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陶/龚爱华、任芳//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一期2、陶渊明对家族风范的承续/李剑锋//九江学院学报一期3、陶渊明《饮酒》诗系年考辨/孔德明//九江学院学报一期4、陶渊明诗文旷达美的美育价值/王叔新//九江学院学报一期5、论陶渊明作品中的两面性/刘美玉//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一期6、从地域文化风格看陶、杜诗之不同/葛华飞//怀化学院学报一期7、从“陶渊明始家宜丰”研究看地方文献的作用/喻小毛//江西图书馆学刊一期8、论陶渊明《闲情赋》的题材取向/张宗原//上海大学学报(社…  相似文献   
13.
老子教育思想阐释与分析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老子教育思想的目的是要培养“孔德”(得道 )的人 ;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水”和“赤子”(婴孩 ) ;其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无言之教等。本文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批判扬弃 ,充分肯定了老子教育思想给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反面和正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新发现老子》一书,是作者对《道德经》原文深意的发现而提出与他人完全不同的新见解,本文概之。其中,对道、德、道常(朴),道Feng,道冲,道隐,孔德以及无,玄,啬,绝圣,绝学等在《道德经》中的真正含意进行了逻辑自圆的认定,真正论证了老子道德的自圆性,说明了人类全部文化所阐明的自然与老子观念相容,说明老子关于人为如何合乎天然的论述反映了“东方事务学”的风骨,从而指去三千年来加在老子身上的尘污,第一次明晰,完整地再现老子思想的光辉,特别是,本文将事物的终极原理归结为“善贷善成”而与大易原理一致,以概括最小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5.
《重新发现老子》一书 ,是作者对《道德经》原文深意的发现而提出与他人完全不同的新见解 ,本文概之。其中 ,对道、德、道常 (朴 )、道、道冲、道隐、孔德以及无、玄、啬、绝圣、绝学等在《道德经》中的真正含意进行了逻辑自圆的认定。真正论证了老子道德的自圆性 ,说明了人类全部文化所阐明的自然与老子观念相容 ,说明老子关于人为如何合乎天然的论述反映了“东方事务学”的风骨。从而拂去三千年来加在老子身上的尘污 ,第一次明晰、完整地再现老子思想的光辉。特别是 ,本文将事物的终极原理归结为“善贷善成”而与大易原理一致 ,以概括最小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6.
说《老子》中的“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大思维,即整体思维的方法,将《老子》中所说的德之内涵、特点、作用和地位,放在其原出的篇章中,作现代的诠释。文章的重点,在于揭示研究这个德的重要意义。归纳起来,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加深对道的理解。德与道是密不可分的,德是道的功能的显现,是道的通与和的特点的具体表现。二是可以帮助我们克服长期以来人们把《老子》道德化的错误倾向。通观《老子》中的德,可以说是没有一个是直接讲人世间所说的道德的;因为它是道之德,道是超越一切的,它无所谓道德不道德。三是有利于厘清德与道德的关系和正确评价道德存在的价值。我们把德与道德严格区别开来,并不意味着认为《老子》不讲道德,更不意味着否定道德存在的价值。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老子》是讲道德的,世间所谓的道德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在于它是体认道之德的一个手段,一个环节,这是不可否定的。但是它必须以体认道之德即生命的本体为前提,否则,它就会失去其存在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的丰富与广泛性,关于何谓社会学的本质问题在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提出并阐述了社会学的唯一特性———相对性思想;迪尔凯姆对社会学起点的突破,并从思想内容与理论实质上认定孟德斯鸠是社会学先驱,这实质上明确了如何界定社会学的本质和梳理社会学历史的原则;我们应该承认社会学相对性的本质,应该接受基于不同地域环境或不同文化传统社会学发生、发展的多元性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8.
19.
刘安 《社会学》2005,(2):11-16
在安东尼·吉登斯看来,近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其实是对现代性研究的发展,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韦伯五位经典社会学家所处时代背景及他们思想与理论的一次考察与梳理,以期廓清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经典社会学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理解,决定了其理论发展的方向及其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孔德的"有机体类比功能主义"是社会学进展中的一块里程碑.新生的社会学赖此在知识界有了一席之地,功能主义由此滥觞.在其后一个多世纪,被相当的社会学家或挑战、或完善、或因挑战而完善这一理论,蔚为大观.孔德借这一理论提倡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实证"精神,尽管这和当下我们用严格的调查手段、在统计的基础上、以理性判断做结论的"实证"已大相径庭,但这种科学的精神却始终是社会学立身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