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太谷老街     
郭兆炜  崔涛 《社区》2008,(10):48-51
这里曾被美国记者罗比·尤恩森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这里是中华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故乡; 这里曾是山西最富有的地方。  相似文献   
32.
蒋介石与孔祥熙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位居最重要的职务,权倾一时,与此同时,蒋、孔二人又是至亲,因此党国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公谊与私情更是难以区分.本文通过大量蒋介石以及蒋、孔身边重要人物的日记和相关文件,深入描述了抗战前后蒋介石对孔祥熙由信任到怀疑、从愤怒到原谅的转化过程.事实说明,尽管蒋介石极度愤恨官场上的贪腐行为,面对孔祥熙涉嫌贪污的确凿证据,甚至一度产生大义灭亲的想法;然而一旦党国利益与家族情谊纠结在一起,他采取的还是包庇掩饰、放任纵容的态度,因此惩治腐败最终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相似文献   
33.
孔令仪(英文名字与其姨妈庆龄相同,Rosamond),1915年9月19日生于山西太谷,曾就读上海沪江大学,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在孔家四个姐妹兄弟中,令仪比较安分守己,有些著作描述她“个性倔强,有独立思考习惯,对官僚政治不感兴趣,爱好文学艺术,穿戴讲究,生活豪华”。由于令仪为人低调,有关她的报道和传闻不多,早年的婚姻生活似乎波浪不少,宋美龄曾帮她找对象,卫立煌将军丧偶后,也有人为她做过续弦的媒。  相似文献   
34.
作为民国政府的高官要员,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高度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并在担任各种要职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所代表的国民党政权的利益,加之抗日战争的影响,其"三农"思想与政策未能得以全部贯彻与实施,最终也未能拯救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35.
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孙中山遗嘱是宋庆龄托着孙中山的手腕签字的,我从未怀疑过。及至读了《翁文灏日记》,才知关于孙中山遗嘱签字,还有另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36.
1938—1942年,胡适奉命出任驻美大使进行战时外交。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等人对胡适的牵制和排挤,前任王正廷的遗留问题,构成了胡适使美业绩的多重制约因素。尽管如此,胡适无疑仍是一位称职合格的战时外交官,也是"学人外交官"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7.
石瑛(1878-1943年),湖北阳新人,曾任欧洲同盟会负责人,孙文秘书、北大教授、湖北建设厅长、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南宁市市长、湖北省参议会议长等职。  相似文献   
38.
《社区》2008,(29):44-44
宋氏家族除宋氏三姐妹为世人所熟知外,还有宋氏三兄弟。兄弟姐妹6人中,宋庆龄排行第二。大姐宋蔼龄,1890年出生,13岁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回国后协助宋嘉树在孙中山身边从事秘书工作,后来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4年,与她留美时的同学,孔子第75代旁系孙孔祥熙结合,当上“孔氏钱庄”的老板娘。  相似文献   
39.
李伟 《中外书摘》2008,(11):65-67
婚姻恶作剧 1937年,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财政部参事李毓万,是孔祥熙智囊团中的人物,他察言观色,能言善辩,深得孔祥熙的欢心。为孔二小姐的终身大事,孔祥熙找这位亲信来商量。  相似文献   
40.
孔祥熙的外债思想包括维持外债信用论和举借外债论两部分内容。在孔祥熙看来,维持外债信用是利用外资的前提,举借外债则是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和坚持抗战的必要手段。从利用外资角度看,孔祥熙的外债思想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孔祥熙的外债思想也有不足之处:维持外债信用论脱离了中国实际的偿债能力,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举借外债论虽然具有进步的民族主义特征,但也含有损害中国主权的错误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