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2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2375篇
劳动科学   141篇
民族学   281篇
人才学   482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3286篇
理论方法论   898篇
综合类   8338篇
社会学   2534篇
统计学   22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1164篇
  2013年   1103篇
  2012年   1194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1608篇
  2009年   1399篇
  2008年   2523篇
  2007年   1463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632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503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5 毫秒
21.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神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审美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原初意识、儒、道、释及堪舆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其施加了巨大的理性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体制改是核心,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陈旧的教育内容和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3.
人的存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存在 ,就在于人能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类的根本特性。无论是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还是精神存在 ,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人类最终获得全面解放与自由也得依赖实践这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4.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存在着很多疏漏和不足。其主观原因是 :研制者对汉字整理工作的认识尚未提到应有高度 ;对异体字范围的认识还不够明确 ;整理中过分强调从俗从简 ,忽略了从“正” ;整理范围局限于铸字铜模。其客观原因是 :时间比较仓促 ;异体字整理与繁体字简化同步进行 ,影响了人们对整理工作的关注程度 ;囿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 ,未能立足于汉字信息化的高度 ;后来制订的某些规范标准又使《字表》产生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韩国良 《南都学坛》2006,26(5):72-74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密切相关。“兴”的寓意是“托事于物”,这与上古先民师法自然的思想信仰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6.
清平湾是史铁生做知青时生活的地方,在告别十年之后,他失去双腿,由此他无法再回到广袤的黄土高原,却深深怀念着它,于是写下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把写作的视点放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回归,以闲谈的笔调、故事情节上的弱化、语言上的美感、节奏上的跳跃回放等使文章充满了散文诗的气质,渗透着自然素朴的文学之美,高扬着纯朴、善良的人性美和超脱人生苦难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27.
阐述陶渊明存在方式的特征--"委心"与"委运",即一切听凭造化因任自然,率性而动了无矫饰,任情而行不待安排,任其真性流行,还人生以自在.能"委心"且能"委运"就做到了"任真","任真"是其内在性与外在性的同时完成,并因之使他成为一个本真存在的人.  相似文献   
28.
张志和是中唐著名的诗人、隐士 ,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道教精神 ,但从未进入道教美学研究的视野 ,这在中唐文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其“暂有”与“长无”的审美时空观、“玄真“的道性之美和审美心态的分析 ,展示其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9.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胡塞尔现象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 ,现象学真正由认识论过渡到存在主义本体论 ,其直观方法所包含的经验与先验的矛盾最终被圆满地解决了。与此同时 ,海德格尔一贯地坚持并发展了胡塞尔所创立的关于理性、科学的批判概念和原则 ,将认识批判原理发展、改造为存在批判原理。  相似文献   
30.
把追求金钱、享乐、权力作为人生的目的 ,是错误的人生追求。利己主义是剥削阶级人生目的的核心。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由“为自己”到“为人民” ,这是人类历史上人生目的的革命变革。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原理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无产阶级人生目的作了精辟表述。通过学习和践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生目的的论述 ,必然会破除种种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