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38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叙事中的英雄”,其面目逐渐明晰,性格逐渐单一。以连环画为观照点,通过对刘胡兰形象变迁的叙事考察,可还原刘胡兰的“女英雄”形象是如何通过“取舍”和“改编”的手段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以此揭示革命英雄叙事在统一的主流价值基调下,在“本事”和“故事”之间的较量中,所蕴含的民间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2.
奸淫幼女型强奸行为与嫖宿幼女行为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前者是"缺乏有效性同意"的奸淫行为,而后者是建立在"有效性同意"基础上的钱色交易行为。刑法规定嫖宿幼女罪的目的在于对以幼女为对象的卖淫嫖娼行为的否定,以凸显刑法对失足幼女的特殊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嫖宿幼女罪的认定应当以卖淫嫖娼行为的认定为前提,以幼女因素的介入为基础,并根据案件情况准确把握"钱色交易"的行为本质。当前嫖宿幼女罪司法适用面临的困境完全可以在解释论的维度加以解决,而无需诉诸立法。废除嫖宿幼女罪的观点是对该罪罪质和法定刑的错误解读,立足于解释论廓清该罪与强奸罪的关系才是当下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刘克庄、严羽分别作为南宋末年的文坛宗主和诗论大家,对唐宋诗之争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分歧.与严羽论诗旗帜鲜明地“扬唐抑宋”形成鲜明对比,刘克庄论诗“厚唐亦重宋”,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与严羽的“盛唐情结”和刘克庄的“隆宋气骨”密切相关,追根究底,便是严、刘二家各自的家学渊源、师承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4.
吐蕃时期传入的佛教密宗,称为"旧译金刚乘"。公元9世纪以后,它受到了藏传佛教界新兴教派的诸多批判。有人指责旧译续部的经典在印度未见,因而是伪法;有人斥责"大圆满"为藏人伪造;有人批判旧译金刚乘的见地是汉地和尚的错谬见解传承,等等。这些批判流传甚久,影响甚广。本文①对历史上出现的关于旧译金刚乘教法的诸多反对意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引用大量的教证,运用严密的逻辑,进行了严肃的破斥,并对藏传佛教史、教派关系多所涉及。  相似文献   
105.
近代学术,经史嬗变。章太炎、廖平二人分别代表的历史化的古文经学与哲学化的今文经学,使民国时期章黄学派与廖平门生形成两种截然分流的儒学观念。20世纪30年代,廖平门生蒙文通、李源澄游学江浙,问学于章太炎、黄侃,两派学人在汉宋、今古、经史等问题上往复论辩,澄清儒家哲学思想及其渊源流变成为其中要旨。章太炎以儒家修己治人之学为中心,重塑国学正统,探求民族文化的变迁;廖平门生则重构今文学义理,以秦汉新儒学整合汉宋、今古、经史之争。以此为线索,考察民国时期廖平门生与章黄学派转化传统学术的不同旨趣,当可揭示国难之际儒学的多元走向。  相似文献   
106.
在近代中国,宗教迷信话语逐渐取代古代的“正祀”、“淫祀”传统,信仰世界和社会生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学术界多从启蒙思想来考察中国近代宗教迷信话语的形成,而对其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研究不够.本文从历史过程中分析精英思想、国家权力和民间信仰的关系,进而认识政治权力如何转化为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07.
"诸神之争"是马克斯·韦伯用来指称现代西方走出一神统治之后的价值多元局面的一个命题。在价值多元的局面中,不同价值立场的政治理论阐释者相互攻讦,陷入了意识形态化的对峙僵局。其实,在多元价值竞争的处境中,各种价值主张背后都有其学术传承和论证脉络。只要免除意识形态的固执,就足以在政治理性的基础上达成某种底线共识:从韦伯保持清明头脑到罗尔斯"政治的"思考切入,人们拜谒诸神,凸显诸神认可的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08.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之争愈演愈烈。由于广药集团是王老吉商标的拥有者,加多宝最终失去自己经营多年的"王老吉"商标。这对加多宝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大的企业危机。面对危机,加多宝采取了等多种措施。本文从5S危机公关原则的角度分析,认为加多宝集团在此次危机公关的行为恰当有效,最终能度过这次严重的"商标危机"。  相似文献   
109.
李莉文 《国际论坛》2011,(3):71-74,81
国际贸易谈判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贸易政治,而贸易政治中涉及利益集团、行政部门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博弈,产生了很多贸易政策制定机制,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快车道"授权。本文追溯"快车道"授权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快车道"授权变迁的原因,探讨"快车道"缺失对美国对外贸易谈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生效《与台湾关系法》,给刚刚建立的中美外交关系以重沉重的一击。这其中美国国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分析了美国国会出台《与台湾关系法》的原因,探讨了该法案出台过程中的美国"府院之争"。针对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加强美国国会工作力度对我国发展中美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