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在现代的学术语境中,师生关系和学问传承基本上是本之于一种客观实存的状态,在体制性的教育框架内也有迹可循,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统”内涵已经相去甚远。如何在现代学术的背景之下,重新来梳理历史上的学统观念和其背后的道统意识,挖掘学统意义下的知识谱系及其线索,这对于我们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更好地转化传统,将是大有裨益的。现代新儒家诸哲在诠释和发扬儒学之真精神方面,已经对“学统”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了各式的解释方案,这对我们进一步厘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2.
学报赋     
夫学术者,聚文肪,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3.
黄宗羲对文统的论述是基于对学统的思考而提出的,“承学统者,未有不善于文”是黄宗羲论述文统的重心。王阳明在明代学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在文统中的地位却有勉强之处。黄宗羲以学统的承继者自居,并积极建立新的文统。由此,我们可看到他和其师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熊十力《读经示要》融贯中西,平章汉宋,传承传统经学,以经学为学术基础,返本开新,重建儒家道统、学统、治统,建构新儒家哲学体系,直接影响其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第二代新儒家,推动当代新儒学达到高峰。在道统方面,他以《六经》为本源,《四书》《孝经》为衍流,以阐发经典常道为主,重建道统。在学统方面,他认为义理、经济、考据、辞章四科可以为六经摄尽,以六经为主,旁及诸子、道佛、西学。在治道方面,他阐发六经言治之义:仁以为体,格物为用,诚恕均平为经,随时更化为权,利用厚生本之正德,道政齐刑归于礼让,始乎以人治人,极于万物各得其所,终之以群龙无首。在境界方面,他提出学贵立志,向往圣贤境界,由下学而上达。  相似文献   
25.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驻厂军事代表,每天要面临大量的工作:军检验收、机动检查、了解质量动态、参加质量问题的分析会议、处理超差呈报、参加各类评审、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填写各类表格、材料等等,特别是参加代表室和企业组织的各种会议,占据了军代表大量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26.
由于受传统和历史的影响,学术界对荀学的性质和定位,仍然存在着问题。无论是从儒家学统上还是在道统上,荀学都是孔子儒学的承继者和光大者,是毫不动摇地维护和弘扬儒家学术知识统一理想及人格和社会政治理想的重镇。  相似文献   
27.
28.
明清之际的学术出现了从"尊德性"到"道问学"的新的转向,其表现之一,即是明清之际的大儒们重建学统的努力.黄宗羲冲破时代的"囚缚",将他的批判深入到对制度变革的要求,并从科举"时艺"中走出来,返求之六经,并以"切于民生日用"为去取标准来重建儒学的品格.他认为"儒者之学"是"经纬天地"之学,主张"通今致用"、"学贵适用",反对科举之学、口耳之学,摒斥"锢人性命"的章句、时义、批尾之学.他主张道在六经,其复兴古代六艺之学及其多元人才观的表现之一,是他对"绝学"的提倡.他重视"学脉",从某种程度上重建书院讲学治世的精神,重视学校对世态人心的塑造作用,主张"学之盛衰,关乎师友",力倡"自得"精神与学术争鸣.黄宗羲的这些主张,体现了重视主体性重建的务实、平等的近代特色.  相似文献   
29.
湘学指湘人或产生于湘地的、有学理意义的学术思想.湘学史经历了产生、成型、发展的过程,在此历史过程之中形成了湘学学统.  相似文献   
30.
“学术独立”、“思想贵创”、“科学归纳”、“朴学文体”,可视为梁氏治学的四大特征,分别构成梁氏“现代学统”的整体构架。它是近代人文背景下的一次巨大的学术观念变革。但当我们将梁氏的学术研究置放于20世纪初,学术界普遍受欧关科学主义以及巴黎学派汉学之影响的大背景下,也显示出梁氏治学的某种不足。至于他本人所独具的那种擅长舆论鼓动的热情与办报经验,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他的治学。梁氏是一位在晚清掀起“思想界之飓风”的著名人物。他的学术研究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在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吏上.粱氏以其先知先觉者的身份与过人的天赋和创造力.确曾贡献出超逾特定时代的精神财富与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