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717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求是学刊》2017,(1):105-112
施密特将法分解为规范、决断和具体秩序三个基本要素,具体秩序是规范生成与适用的背景,是决断的制度性条件,因而是法的最终概念。具体秩序生成于社会内部,其形式载体是制度,实质内涵则为正常情形下的整体状态,包含功能主义秩序和伦理实质两部分。具体秩序思维可以通过概括条款得以贯彻,实现对形式主义的扬弃,但这引发了法律不确定性问题。施密特主张通过"共识性"方案解决这一问题,但却为纳粹意识形态介入法律提供了通道。尽管如此,施密特的法理论在深化对于法律本质的认识上的智识努力仍是值得肯定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法"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3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对于全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从必要性上看,它可以推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其实际意义,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指导思想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发展状况方面,近20年来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偏重发达国家、未形成完整体系等不足。只有对此有正确深入的了解,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促使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174-180
在当场实施轻微暴力当场取财的案件中,准确区分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必须从暴力程度上进行判断。"两个当场"标准具备暴力程度判断的实质内涵,质疑该标准仅具备形式判断内容而不具有实质内涵的观点不成立,它仍然可以作为区分两罪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应突破传统刑法理论过分强调"两个当场"标准形式特征的藩篱,将"当场暴力是被害人交付财物的直接原因力"和"当场丧失意志自由而处分财物"两个方面纳入"两个当场"标准的实质判断内容。  相似文献   
34.
售后回购是一种特殊的销售方式,本文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分析了售后回购业务的经济实质,并对其会计处理提出了建议,以便企业能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5.
杜威以类比的方式描述教师角色,表达了他希望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民主的愿望,带有明显的宗教痕迹与理想主义色彩。杜威围绕其教师观的精髓——“教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领导者”——对教师这一支撑性角色做了不同表述,丰富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但杜威将教育者与教师等同的理解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概念过度泛化,模糊了家庭、学校、社会不同场域的育人特征与方式。新时代下,要客观地把握杜威教师观的现实意义,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理性观点。  相似文献   
36.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教育的基本思想。在这个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良好的成长。这种教学思想远远优越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其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重视学生的独立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本文对高校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质进行简要的探讨,然后给出一些实行这种教学思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7.
建构一个新的城乡一体化分析框架:机会平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乡一体化的现有研究或采用经济学视角,或采用制度学视角,而很少采用机会平等视角。研究认为:不论是经济资源配置还是制度和政策制定,都要视对城乡机会平等的影响如何,来判断其是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机会平等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属性。当然,机会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划分为基本生存机会、中层机会和高层机会,与此同时,平等也可以划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在推进不同类型机会平等上,城乡一体化表现出不同的进度。该分析框架可以更好地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包括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8.
巴赫金话语理论是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话语理论,符号学是语言研究最根本的理论依据,以这两种理论作为研究依据,探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实质特征,可以发现:节目主持人话语实质具备对话性和意见信息表达性,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不是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的单项传播关系,而是一种对话关系,且处于超时空对话状态。任何表述或话语都不可能是中性的或中立的,节目主持人话语表达实质上是意见的传播。传播身份决定主持人在传播事实性信息时,需要最大化减少个人意见,在传达媒介和主持人观点时,需阐发独特有效的意见信息。意见表达效果与含蓄意指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9.
生命政治概念能够相对系统化地进入大众视野,福柯在这个方面是功不可没的,而奈格里与哈特根据马克思的相关思想理论和福柯的生命政治思想,以新时代所面临的社会变化来建构其理论框架和批判逻辑,从而形成了具有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生命政治思想。奈格里与哈特对当前世界秩序的讨论与研究,毫无疑问,这不仅充分地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风格与鲜明的创新精神,也为我们了解全球化时代下的政治秩序、劳动范式等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40.
从三个维度探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即黑格尔哲学体系下艺术的终结;从艺术史的发展维度上谈艺术的终结;社会现实的维度上谈论艺术的终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出黑格尔艺术终结的实质意义,即无论从哪个维度出发,黑格尔都并没有明确断言艺术终结甚至死亡的意思,只是在社会现实的维度上,黑格尔对艺术的发展确实多了少许的悲观主义,这是因为他没有正确预见艺术正是调和个人和社会矛盾的最好方式,是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内在需要,所以艺术不会终结,更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