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717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81.
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问题实质上就是股东所应具备的形式特征与实质特征不一致时,应以谁为先,应怎样确认股东资格的问题。实践中处理该问题应做到"内外有别"。  相似文献   
982.
和商誉一样,负商誉也是伴随企业产权的有偿转让行为而发生的。自负商誉产生,学界对其若干问题的争论就未停止过。本文在对负商誉的存在性、经济实质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83.
本文简要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从几个方面对实质重于形式做了说明,同时提出会计人员应当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把握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984.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人权,从其本质上来讲,主要是弱势群体的发展权利。我国农民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享有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发展权。认为只有形式平等是不能解决农民发展问题的,特别是在现有法律还不足以保护农民发展权的条件下,必须从实质平等上加以解决,因此,还需制定新的法律来保护。  相似文献   
985.
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使得母子公司结构极易出现有限责任的滥用,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为了有效地扼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过度控制,保护中小股东、债权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必须揭开母子公司的法人面纱。从实质合并原则到深石原则是权力救济的必然选择,在特别的场合还要考虑二次揭开公司的面纱。  相似文献   
986.
最密切联系原则本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在客观上绝对存在着一个"最适当"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在这一理论基点上,本文对其本质加以探讨,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和逻辑的方法,揭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深化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7.
针对形象思维实质的不同论述,提出作者的观点:形象思维实质是想象,形象思维不是想象加思维,“伴有形象的具体概念”不是形象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988.
论立党为公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要达到这一根本要求,就必须正确认识立党为公的涵义,准确把握立党为公的实质,科学认清立党为公面临的种种挑战,努力营造立党为公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89.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公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期待和关注的焦点,但现实中许多因素又在影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这里所说的司法公正主要是形式公正,即对符合实质公正的法律和制度的严格、一贯和不偏不倚的执行。运用法律推理的方法指导法律适用过程既是形式公正的保证,也是实质公正的要求,因而应当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990.
刘涌案和辛普森案都轰动一时,都引发了社会对正义的激烈讨论,两案不同的判决体现了中外对于正义的不同价值取向,而这种取向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对于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成本高低的不同判断。法治的发展必然要求中国不能"重结果、轻程序",程序正义有其不可或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