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6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管理学   685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316篇
人才学   207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5722篇
理论方法论   887篇
综合类   10206篇
社会学   761篇
统计学   9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840篇
  2012年   1117篇
  2011年   1187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180篇
  2008年   1533篇
  2007年   1359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122篇
  2004年   1055篇
  2003年   891篇
  2002年   780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500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61.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62.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精神性,从艺术和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中去确立划分艺术形态的标准是符合艺术本质的.按照艺术所包含的精神内容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神性艺术、人性艺术和理性艺术,以丰富的艺术史例可以说明其特征.  相似文献   
63.
文学翻译特别需要译者的审美意识 ,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忠实地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常规优美固然重要 ,但正如残缺美也是美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非规范语言也是一种美 ,因为它有助于烘托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因此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 ,否则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64.
石湾陶瓷艺术品类繁盛,在实用功能中蕴涵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再现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活的解读;在各类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中表达着石湾陶瓷艺术的价值判断和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65.
论胡塞尔对科学的哲学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并运用现象学还原方法建立所谓严格科学的哲学,从而在由纯粹理性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的基地上对具体科学进行了哲学维护。但是,胡塞尔的见解启示与困难并存。他的出路在于,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取代“看”的直观,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取代神秘的现象学方法。  相似文献   
66.
本文对我国近20年来的电视美学理论、电视剧研究和专题片研究进行评述,探寻了电视艺术理论对电视艺术特性的辩析以及随着电视艺术的介入,电视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和商业化趋向。  相似文献   
67.
蒋晶  王琳 《天府新论》2004,(Z2):232-233
五四时期文化的巨大变迁,新质与旧质的交替更迭,让乡土作家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两难一方面,他们作为时代的启蒙者,肩负着理性评判乡土的使命;另一方面,受乡情的羁绊,他们冷峻的批判笔调下又时常透露出绵绵暖意、浓浓乡思.  相似文献   
6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继,绵延不断,其恒常性和稳定性十分突出明显。究其决定因素,乃是一个民族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而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是最终极的根源;并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审美情感方式所使然。  相似文献   
69.
《儒商》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儒商》做了论述,先是肯定作家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生活的热点同步的创作态度;次则指出其“戏剧性”叙事语态,是为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70.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