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被害人宽恕,对构建恢复性司法具有重大的影响。宽恕能够消除愤恨,让生活得以继续。宽恕能够使被害人理性地对待犯罪人,与犯罪人重建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关系。宽恕是刑事和解的基础,恢复性司法倡导合情、合理、合法的纠纷解决规则,迈向理性的和解。  相似文献   
52.
宽恕作为人类独有的存在范式,体现着人性可能恶与应当善的焦灼。它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双重维度上确证了人类自由本性的存在,进而为人类铺设了一条由物性通往神性的征途。对宽恕可能性的确证体现的也正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诘问、反思与超越。  相似文献   
53.
宽恕的权柄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则感人的故事。 酗酒毁了一位年轻人。他不满三十岁,十年里就被捕了三十多次,事业、家庭、朋友、自尊心,都远离了他。  相似文献   
54.
世声论点     
善待自己,就是要学会宽恕,不在过去的错误中纠缠;就是要学会退一步,不在不能得到的欲望中挣扎。你能宽恕多少、能退多少,实际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  相似文献   
55.
托尔斯泰的宗教探索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尔斯泰在青年时代由信奉基督教转变为否定俄国官方的教会 ,同时开始探索和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他的宗教探索鲜明地反映在《战争与和平》等小说的主人公的思想变化中。托尔斯泰晚年最终形成的宗教思想实质上就是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他认为消除人间罪恶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行他的新宗教。他在世界观激变以后创作的《复活》等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新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56.
张世普 《金色年华》2007,(12):28-28
今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20多人受伤。4月17日警方确认枪击案的凶手是一名25岁的韩国学生赵承熙。消息传出,举世震惊,尤其是韩国。韩国总的人口4900万,有200万在美侨民,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两国经济文化往来密切,很多韩国人担心,如果枪击事件引发更加严重的种族冲突,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57.
张毅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25-130
"不彻底"是张爱玲所特有的一种态度,是指导以宽容为内涵的文化品味,表现为人生观上的一种兼容态度,是实现了爱情有浪漫向生存现实的妥协,是竭力要在一个无爱的世界里提升出一丝令人留恋的温情;而张爱玲参差对照的美学,使她在人物的设色、评价上不走那种简化、单纯的老路,而极力挖掘各种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之间的相互缠绕、渗透和辐射,在一个远离主流的边缘语境下又极力营造一种永恒的历史语境,以历史的、情感的、文化的记忆来穿透人生与现实的迷障,最后便成为其艺术宽恕的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58.
公民是伦理治理或善治的主体和关键要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和正当的伦理秩序,是公民施行的治理,也是对公民实行的治理,因而就可以理解成是公民的"互治"。公民身份的共和主义解释所涵括的积极生活、爱国主义、勇敢、宽恕和承诺等伦理美德能够极大地克服当下以个人权利为导向的"公民私人化"倾向,更加符合当代政治社会的公共性和重叠性情境。  相似文献   
59.
宽恕是社会伦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中西宽恕思想比较中,可以发现两者在行为预设、道德的处理机制、结果及其目标指向等五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的根源是历史语言的发展演变.总的来说,儒家所讲的"宽恕"是以仁为基础,其特点不是着眼于爱己或者社会关系的功能性修复,而是积极地实现内在道德和外在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0.
最难的宽恕     
清初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清兵大举攻打扬州,眼看破城在即,全城百姓人人自危,却无处可逃。扬州城内有个叫程伯麟的商人,平日虔诚拜佛。乐善好施。这天晚上,程伯麟忽然梦见菩萨显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