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改革开放以来,小农快速社会化,逐步从传统小农演变为社会化小农。小农的社会化或社会化小农对乡村治理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治理的基础、治理的资源,也改变了治理的条件。通过对小农社会化对乡村治理的空间、权威、话语的影响来考察乡村治理条件的变化可以看出:小农的社会化改变了乡村治理的空间、削弱了治理的权威、建构了新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2.
科学界定"小农"概念是认识和把握小农经济形态变化的前提,也是解开整个问题的一把钥匙.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小农经济必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未过时,中国目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超小型"自给自足式农户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超大型的"赢利性家庭农场"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世界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的"纵向一体化",一般是以农场規模不断扩大的"横向一体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二者交融互补、相件而行,根本不存在孰优孰劣、互相排斥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九亿多农民与土地分离的速度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实现的程度与水平.  相似文献   
43.
农户经济理论是农村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国外农户经济理论研究历史悠久、学派众多并互有采借.在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大力缩小城乡差距的今天,对国外农户经济理论进行建设性反思批判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兼顾各理论流派的理论争论与交锋,结合中国当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国情,对国外农户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其对中国研究的意义与局限,以期为农户经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4.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里还是个空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创立了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历史地位和运行方式。这个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开创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45.
我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过于偏重大型龙头企业、轻视农户组织、片面追求规模经营弱化家庭经营、过度专业化等一系列的理论或实践误区,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对此,需要立足实际,提升认识,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农民增收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财政支农的角度深入研究农民增收过程中的困境,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重点分析农民增收困境的产生根源,并提出农民增收问题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贸易因素,同样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与贸易也是分不开的。基于1978—2008年出口贸易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即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会推动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因此,在农民农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应鼓励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出口的扶持,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作为乡村手工业的基本经营组织,尽管在表面上始终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外观,但实质上一直在进行着不可逆转的市场化演进,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内部生产经营的商品化性质的演进;家庭规模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大量涌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包买商制度的兴起。正是这种渐进性演进的累积,为推动原始工业化和迎接近现代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在我国户均不超过0.667公顷(10亩)的小农经营条件下,农民个体土地权利的扩大,也意味着村社集体土地权利的弱化;而村社集体土地权利的弱化,又可能使得农业基础条件更难改善,农户的农作更加艰难。文章分析了分田到户以来农村土地问题逐步演化为农民权利问题的逻辑和农民土地权利的增加与农民陷入农业生产困境的内在关系,认为,给村社集体一定的调整土地利益分配的权利是~件造福农民的基础工程,也应该是我国未来农地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0.
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小农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制国家,几千年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但进入清代中叶以后,我国人地比率已下降至"维生型小农经济"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瓦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长期实行以自然村落为单元"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所隐含的"集体成员权平等"和"产权虚置"的农地平分机制,导致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当今中国农业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之中,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这样的历史性契机,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并通过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农业的低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