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7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60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郝倖仔 《江淮论坛》2005,(5):162-166
李商隐通过撷取屈赋文句和楚辞视野表达对屈原悲剧性的理解与认同,行似折射神合与“端午·楚地”的时空交点产生的历史机缘使二人悲剧感得以贯通,但在文本书写和情意表达上又有不同,包括娱忧与饮酒文字、惯性感伤与诗歌转折结构、抑郁排遣与幻境描写、仕隐二重心态以及取象、造境、诗歌样式等方面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的悲剧形态:屈原是崇高的壮美,李商隐是哀婉的秀美。差异的成因包括地位悬殊、宗教影响、最后的结局、后人的接受态度以及生命力感的刚韧之别。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得知屈原与贾谊因有着相似的命运而被合传,但是二人却持着截然不同的生死观。二者的产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即受各自时代的文化的影响,受到身份以及为官观念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了本质的不同。通过对产生原因的讨论来了解二人的人生轨迹,并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吸收借鉴和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闲话端午     
林风 《四川统计》2012,(7):57-58
古之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时。许多人都认为,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是“龙”的节日,但实际上,端午不仅有纪念屈原这一说,亦有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之说,端午所在的五月初五在以前并不是一个好日子。关于端午,他们有话说……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的特点是"巫"。屈原是历史上楚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近现代湘西文化作为巫楚文化的孑遗,成为沈从文创作的源头活水。沈从文和屈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承传了楚文化,使楚文化成为不同时代人们表达文学理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闲话端午     
古之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时。许多人都认为,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是“龙”的节日,但实际上,端午不仅有纪念屈原这一说,亦有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之说,端午所在的五月初五在以前并不是一个好日子。关于端午,他们有话说……  相似文献   
16.
《北京纪事》2014,(6):34-34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铮铮的铁骨、一块浊世的明矾、一滴伤感的眼泪。倾情演绎屈原“这一个”伟岸的独行者,使其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走进当下人们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绚丽的梦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刘晓林 《云梦学刊》2012,33(5):34-36,67
屈原故里是研究屈原的诸多学术争执中一个常见的话题。关于屈原的故里,最早记载屈原生平事件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没有文字的记载,后人普遍认为秭归是屈原的故里,及后又有江陵说、奉节说、临湘说、汉寿说等诸多说法。如果从屈原代表作《离骚》中所描写的本草来考察其故里,则会发现,在人们对屈原故里的诸多判断中,秭归说应该是最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史料分析,王国维的沉湖自杀是家庭变故和时局、军事、政治等多种因素综合变化的结果。将王国维的词评置于其思想衍变的过程进行讨论,可知其见识的深远,他推崇李煜、屈原的个人原因,即将文学的审美功能与社会的教化功能统一的见解。王国维虽然自认为其词作可与欧阳修等人媲美,实际上其词作在意境诸方面远不如前辈大家,而其流传于世的词评《人间词话》则成为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9.
《九歌》以天地人神的恋情为主旋律,以悲剧为主基调,抒发了沅湘一带人民的悲情。其浓重的人生情味与深情的赞歌构成主歌的主题,也体现了先秦时期沅湘人民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折射出屈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汉服失落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轻箬 《民族论坛》2005,(11):38-40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这是爱国诗人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屈原一向以高洁出尘著称,一生都在歌咏香草美人,而他竟然爱慕一件衣裳若此,可见这件衣也足以与天然香草、绝色美人相媲美了。这件衣裳便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汉服。《左传》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民族的名字就是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其实不仅仅是屈原,我们翻阅任何一本古典文集,里面关于华美衣冠的描述都可谓俯拾皆是。“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说的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丝衣其晦,载弁俅俅”说的是盛大瑰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