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7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63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唐祖敏 《云梦学刊》2011,32(6):38-42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2.
陈良武 《云梦学刊》2011,32(5):33-37
2011年6月4日至6日,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福建东山岛举行。大会由中国屈原学会、漳州师范学院、东山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东山县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协办。来自两岸三地及日本、韩国四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一百三十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相似文献   
103.
屈原诗歌属于抒情诗,不是叙事诗。史诗是叙事诗的一种。将屈原诗歌为主体的楚辞说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史诗”,肯定不正确。把屈原屈原诗歌以及到两汉时代人们对屈原及其诗歌的历史记载与综合评论,概括为“屈原史诗”,不符合“史诗”的概念,而从“文化记忆”角度看,这实际上属于一种综合的屈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4.
汉代以后,世人对屈原作品有屈辞、屈赋、屈骚等异称,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与世人对于屈原作品的接受有关。这种接受又以屈原作品被编成集为界,分为结集之前的具体篇章接受,和结集之后对于屈原作品集的接受两个阶段。后世混淆了前人对屈原作品这两种不同接受状态下的文体认识。另一方面,后人对屈原作品的接受,受自身所处时代文体观念的影响,依当时的文体观念来认知屈原作品,而没有回归到屈原作品所处时代的文体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105.
屈原第一个把"气"的概念引入诗中,形成了他以"天地之美气"为形上本体、以"缭转"之"悲气"为诗歌之气的诗学本体论,蕴含着"生生之德"的生命精神.屈原提出了"作颂自救"、"赋诗自明(证)"的诗学命题,使他脱离了儒家"诗言志"的传统,走上了以诗歌创作确证自我生命价值的诗学新路.这一创作思想可以概括为:我创作,故我在.具有悲剧精神的屈原诗学是建立在其"知性"哲学理性基础上的,这与具有辩证精神的儒、道哲学异质而互补.探讨屈原诗学及其哲学理性,对于重建中国当代文论乃至发展民族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试论屈原对柳宗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深受屈原的影响。屈原的辞赋是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上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屈原的"美政"理想是柳宗元政治上孜孜以求的目标,屈原的学术思想是柳宗元自然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屈原的执著意识是柳宗元坚持操守、不入流俗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7.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10,31(3):46-51
屈原作品韩国传播信源有《昭明文选》、《史记》和楚地移民。屈原作品在韩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文人雅好,师法屈骚;二是机构研究,教育倡导。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诵读、讲解(口头传播);二是绍骚、拟作(文字传播);三是翻译、评论(文字传播)。屈原作品韩国传播版本有:韩国影印北宋《奎章阁所藏六臣注文选》刊本,朱熹《楚辞集注》李齐贤家藏本,等:  相似文献   
108.
郑善庆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157-161,191
民国学人孙次舟,早年即负才学,师从顾颉刚,信守“疑古”,且终生未弃,乃战时“屈原是弄臣”之争的挑起者;然其高傲不群、苛责自负的性格,为批评而批评的极端疑古之论,皆不免为时所讥,且不为主流学界所认同,终究注定了一代史家的落寞命运。  相似文献   
109.
徐炯权 《老年人》2010,(6):10-11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怀着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和对保护宝贵文化遗产的决心,先后出资引资900多万元,将汨罗江畔的“故楚三闾大夫之墓”修缮成为一个大型陵园,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在陵园旁修了一座房子一住8年,日夜守护屈原墓。他就是长沙籍台湾老兵陈之迈。  相似文献   
110.
试论屈原《天问》对三峡土家族"盘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在其<天问>中,以气吞山河的气慨和空前绝后的天才智慧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也开创了"问难"的诗歌体式.三峡土家族"一问一答"的"盘歌"在内容、形式方面与屈原<天问>有诸多相同之处.考虑到屈原诗歌的广泛流传和深远影响,可以认为这种相同不是巧合,而是<天问>对"盘歌"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