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求是学刊》2021,(1):146-157
徐陵、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两位重要的文学家,早年因为写作轻艳、清丽的宫体诗文而名声大噪,号称"徐庾体"。实际上,徐陵、庾信是两位有着鲜明独特个性,也有着鲜明独特文风的文学家,个性、气质在他们的创作中有清晰的投影。徐陵刚毅、果断、自信、无畏、讲法度、有气度、理性,重"理",有政治家的气质,所以他的作品注重理辩,注重实用,强调"文质互宣",擅长书牍文和诏策军书等实用文书的写作;庾信恭顺、抑郁、萧散、矛盾、敏感、多情、易受伤、感性,重"情",是个典型的文人,因而他的创作注重情感的抒发,崇尚"含吐性灵",擅长诗赋等抒情类文体的写作。虽然个性、气质对作品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他们中后期的创作中,但这种影响在他们早期创作的"宫体"/"徐庾体"作品中已经显露端倪。  相似文献   
33.
在北周与庾信齐名的王褒,是一个名重当世而后世大大跌落了声誉的诗人。这其间原因何在,很少有人作过深层次的探讨。文章试图从史论家的评价、文学主流和文学趣味的变迁诸方面对王褒文学地位“由显到隐”进行考证,并对王褒作品在后世遭受冷遇的原因做出较为辩证客观而又合乎情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4.
陆机与庾信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前半生都生活在江南的吴地,后来都由南入北.庾信在北地生活了28年,最后客死他乡;陆机在北地生活了14年,最后被杀.入北经历的相似性,使庾信对陆机总是念念不忘,在其作品中有11次提到这位身世经历相似的前贤,而且二人的创作也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在表达着对空间位移的不满和羁旅他乡的悲凉.从抒情方式来说,陆机言情较为繁复,铺陈过多,但工涂泽;庾信则言情必尽,羁旅感受强烈,创作唯以悲哀为主.  相似文献   
35.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在与历朝燕射歌辞对照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其内容和形式都颇具特点。在内容上,庾信的《周五声调曲》更加切合当时的现实政治。在形式上,则呈现出歌辞名称的变化、明显的赋化倾向和六言体体式的出现等三种创新点。而北周政治环境和作家自身个性意识这两方面的影响则是导致庾信《周五声调曲》出现上述新变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庾信体"与"杜工部体"在写作手法与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语言风格多样且以"清新"和"老成"为主;语句精炼,笔力苍劲,叙事传情达意极具表现力;内涵深厚,情感低沉,风格悲凉慷慨与凄清冷寂;体裁形式工稳,对古今体诗的形势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7.
对学术界关于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答赵王启>两篇文章作年的几种说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对照<周书>的有关记载,认为<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作于563年(周武帝保定三年),<答赵王启>作于577年(周武帝建德六年)正月.  相似文献   
38.
宫廷创作因其形式的刻板、内容的单一常不为人所重,但庾信在北朝时的宫廷创作及贞观文人的同类作品中却蕴含着许多值得关注的新变因素:他们开始向雅颂和比兴传统复归。这无疑为诗歌创作走出宫体指引了一条健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39.
《哀江南赋》旧注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隋唐时期《哀江南赋》魏澹、崔令钦、王道珪注的产生时间、注家身份,分析了某些佚文内容,并论及宋元时期文人读该赋的笺注方式。通过对旧注的研究,认为《哀江南赋》至唐中期已为多数文人所接受,并联系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0.
宋人言诗之风大盛,两宋诗话中有逾30种诗话论及庾信及其诗赋,代表了宋人对庾信诗赋的接受程度。宋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赋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探讨庾信诗赋的写作技法、比较论析庾信与其他诗人的写作优劣:二、考察唐以来诗家接受庾信的表现、摘赏庾信诗歌佳句,推溯“徐庾体”的渊源流变及评鸷庾信诗赋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