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753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290篇
人才学   162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2082篇
理论方法论   404篇
综合类   4010篇
社会学   651篇
统计学   22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915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艾辛 《中华魂》2004,(8):38-39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电视连续剧<延安颂>在中央台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极高,观众奔走相告,好评如潮,认为这是真实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细致刻画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风采,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波诡云谲中搏击风浪的英姿的作品,是近年来出现的难得的艺术精品,特别是在当前影视作品中充斥着"三上"(上床、上房、上朝)现象的情况下更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72.
唐宋时期,岭南少数民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工具制造业、矿冶业等,对岭南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岭南少数民族的手工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也具有交融性。  相似文献   
73.
魏晋时期,巴蜀地区仅出文学家14人,较之西汉巴蜀本土文学的辉煌及魏晋时期其他一些地区本土文学的发达,显得相当寂寥。所以如此的根源在于:蜀汉的人才政策与立国方针不利于巴蜀本土文学的成长,西晋巴蜀政治地位的下落有碍巴蜀文家的显名于世,西晋末年及东晋时代巴蜀政局的动荡导致巴蜀本土文学的整体衰退。  相似文献   
74.
两汉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与宗族的生产组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宗族势力的重建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尤其与大庄园经济的发展相同步.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来源一般有买卖、国家授赐、豪取强夺等几种途径.一方面,宗族势力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势力获得土地,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大土地所有;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者又利用手中的土地作为团结宗族的手段,纷纷采取庄园经济模式,组成一个个宗族的社会经济集团.两汉宗族土地所有制成为东汉以后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宗族组织在社会生产方面也逐步表现出重要的生产组织与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7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出现,技术创新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76.
戴铁珊 《老年人》2007,(7):35-35
1907年,杜修经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在老家国太桥镇读过约十年私塾。青年时期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并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4月,杜修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郭亮、陈佑魁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7.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多元的裁判程序呈现出趋同的特点.由于中央王朝纠纷解决裁判程序在西南地区的实施必然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西南少数民族固有裁判程序必然会汲取外来裁判程序的营养,西南少数民族自身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地区纠纷解决的两种裁判程序互相制约、互相借鉴,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78.
对于丁玲来说,生命的辉煌与劫难都与延安文艺时代密不可分,延安文艺时代成就了丁玲,也为其以后的劫难埋下了伏笔。通过丁玲与延安文艺的建构、碰撞、融合关系的梳理,不难看出丁玲为延安文艺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由于丁玲自身个性主义与政治意识的纠结也在无意间对延安文艺的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滞。  相似文献   
79.
近代中国农村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由此而形成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农村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冲突、危机四伏的社会.对此状态较为平和的求解之道是农村矛盾向城市的转移,即在城乡互动的层面上求得一种新的平衡与和谐,这就是延续整个近代中国历史时期的"农民离村".而20世纪20-30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则是以追求和谐农村建设为目标的积极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80.
何立波 《中国农村》2007,(11):59-61
日共领袖当校长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创立,是和一位日本共产党人野坂参三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袖之一,曾任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于1940年3月从莫斯科来到延安。在延安,野坂参三化名为“林哲”,并且将自己的日本名字改为“冈野进”,直到二战结束后,才恢复了真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