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34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8 毫秒
591.
诗与画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它们的形式上,更见之于它们的对象或内容.古今中外的"诗画一律"论或"诗画同源"论,实际上是"扬诗抑画"论或"扬画抑诗"论.要理解和认识诗与画各自相互不可取代的特殊性,应当从它们所运用的特殊媒介入手.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包括诗在内的文学是以无声无色无嗅无味的人之心灵世界为表现对象或内容;而绘画则在于呈示诉诸精神性视觉的美.  相似文献   
592.
“事”和“必”连用,可组成“事必1”“事必2”和“事必3”。“事必1”是词组,意为“事情一定”;“事必2”和“事必3”分别继承了“是必”作为词的两个用法:“表推测语气,一定会,一定要”和“表必要语气,务必,必须”;在语义特征、句法分布和组合搭配上又不尽相同。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该结构内部成分和语言内部系统的调整,无论“事必”还是“是必”,作为词的用法已经衰退。  相似文献   
593.
孔子著《春秋》,经学家为其作传甚多,亦为精湛,东汉通儒马融则另辟蹊径,立足于《左传》,著《春秋三传异同说》。《春秋》三传,鼎足而立,各有偏重,各有特色,马融善于发现问题,于三传之说之外,阐发自己不同观点,也使人们对《春秋》研究有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94.
通过对彝汉词组的比较,求同存异,有针对性掌握两种语言的词组,提高彝汉语言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95.
和亲是中国、亚洲及欧洲历史上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具有世界性。中国历史文献中对不同民族上层之间的联姻、亚洲历史上不同国家王室之间的联姻,大都称之为“和亲”。中国、亚洲、欧洲的和亲,都想以亲情换安宁、以亲戚关系促成睦邻友好关系,各国的和亲都能结成政治同盟和军事联盟。由于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在处理和亲公主殉葬的方式、通过和亲对土地觊觎及和亲文化影响力方面也有一些差异。中国和亲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为此需加强如下工作:一是全面摸清和亲文化家底,二是努力做好和亲文化的基础研究,三是积极推动中国和亲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96.
海上执法职责体系是政府职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情况将直接关乎海上执法效能的高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上执法职责体系由初期的大体同构逐步演变为当下的高度异构。这种高度异构不仅体现于纵向的央地维度,也同样存在于横向的地区维度,并在201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衍生出集中模式、半集中模式、分散模式三种类型。展望未来,我国海上执法职责体系应以“异同并举”作为发展方向,即在维持中央与地方职责异构的同时,考虑在沿海地区之间“适度回归”职责同构。  相似文献   
597.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598.
讨论了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了对它们受力特征的认识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599.
“朱陆异同”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从批判地理学的视野来看,一方面,朱陆异同论是朱陆学术思想在自然地理空间中通过跨越地理距离进行横向接触的结果,它有一个由鹅湖寺向江西及至全国以及东亚、全球扩散的地理过程;另一方面,朱陆异同论是朱陆求道精神在人文空间中通过超越地理距离进行垂直交感的结果,它使朱陆异同论在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等教育祭祀场域形成了特别的纪念形态。从朱陆思想所蕴含的空间旨趣出发,朱陆异同论的地理过程体现了“道问学”的状态,而其纪念形态则显现出“尊德性”的状态。这项研究可以拓展思想史研究的空间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