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3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一个正派的女人》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虽仅有千余字,但其开放性结局却为学术争鸣提供了土壤。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西方现代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此为基点分析《一个正派的女人》,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凯特.肖邦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2.
刘在恒 《职业》2012,(4):16-17
我不是哲学家,不能像弗洛伊德那样坚定地告诉你,文明的发展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但我知道,自己在一个淳朴、自然、不无落后甚至有些原始的世界里,发现了一些珍贵却被我们不经意间遗落在匆匆步履之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93.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映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利比多的诠释、潜意识的剖析、变态心理的刻画、白日梦的叙写、"恋父"恋母"情结的阐释.  相似文献   
94.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20世纪西方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而20世纪最富有争议性的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其中一例。劳伦斯与弗洛伊德在很多观念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无意识、性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结合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美妇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作品以及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观点,从"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以及人格结构3个方面,论述了劳伦斯作品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相通之处,也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95.
本文是对中国巴赫金接受史中关于其《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的接受史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在对此的接受中出现了一连三个译本的重译与实际接受中的沉默两种迥异的现象 ,译介者的一厢情愿与接受者的沉默态度的反差提出了接受史中重要的“可接受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健康的人格需要超我、自我、本我相协调。由于约娜超我力量的过于强大,导致她精神的孤独,沉缅于幻想,无力应付外部世界。她本我的能量又错误地移位于无理性的母爱,导致了后半生被儿子抛弃的悲剧。她的人格不健全,引发了善良的悲哀  相似文献   
97.
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游戏观可以概括为"虚拟"论,即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其艺术观可以概括为"梦幻"论,即艺术是经过改装并符号化了的可供社会成员共享的梦幻.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是一种符号性、社会性的精神游戏.这就是弗洛伊德眼中的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由于弗洛伊德考察游戏和艺术现象的视野不够宽广,他的游戏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普适性与合理性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8.
本文指出运用精神分析学解读《莺莺传》,可以对《莺莺传》主人翁的心理追本溯源,探讨其行为动机和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99.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00.
弗洛伊德是深层审美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使得深层审美心理学由前科学阶段和潜科学阶段走向了独立发展阶段.他对深层审美心理学的具体贡献有:其一,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层心理的开掘,把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一直追溯到作家艺术家的深层心理--童年的经验及其根本标志: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其二,对艺术本质作了深层审美心理学的阐释,认为艺术就是被压抑的欲望借幻想而得到满足,也就是性力的升华.其三,对艺术创作作了深层心理学的揭示,具体分析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陀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等艺术家作家的创作过程.其四,对审美经验和美的本质进行了共同的深层心理学的探索,认为美和美感都根源于爱的本能、性力冲动.其五,对幽默、喜剧性、令人害怕的东西等等美学范畴进行了精神分析,寻找了它们的深层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