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1.
张之洞和袁世凯曾经一起共过事,作为长辈,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向朝廷举荐过他。当时,张之洞已是晚清督抚之首,有权有势有名望,袁世凯对他崇拜有加,也曾举荐他做军机大臣。两人惺惺相惜,好得像亲兄弟,很有英雄相见恨晚的味道,然而,几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摧毁了他们辛苦建立起来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12.
清末 ,张之洞在海南面临外国列强威胁和黎族人民不停打击清政府统治的背景下 ,对海南进行了大规模的镇抚和开发 ,并取得一些成效 ,推动了海南黎族人民的进步。其全方位的开发政策为我们今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促进民族共同发展以及民族团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3.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张之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尤其在清末教育改革活动中,举凡旧式书院的改制、新式学堂的开设、留学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废止,他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至于新学制的建构、教育宗旨的确立以及教育管理机构的创置,更是无不由他玉成其事。他的教育思想及各种教育事业,人们或褒或贬,多有论及。本文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办理教育的经济成份予以探析,以利人们对这样一个“过度性时代”的“过渡型人物”的教育活动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4.
张之洞一生都在致力于国民教育,为培养既能精通洋务又能恪守古训,既知"新"也知"本"的"中体西用"式人才而努力。他一方面积极倡导变革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大力倡导尊经。张之洞试图通过废除科举制度来对传统社会体制进行自我调节,不可能在根本上突破传统的藩篱,这是张之洞本人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115.
举办商品陈列所和各式各样的商品赛会(即早期的博览会),系张之洞在上一世纪之交督鄂期间所推行的经济措施之一,也是其湖北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张之洞与湖北早期博览事业的发端及其对后世深远影响的粗线条的勾勒,可见张之洞以其开办商品陈列所、劝业场等实际政绩,在两湖乃至中国倡导了商品赛会之风。晚清湖北一度在经济发展上领先于各省,并在当时的早期博览事业中建树良多,实与张之洞在这方面的“先见之明”和“开风气之先”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6.
揭开辛亥革命大幕的骨干力量,是两湖地区组织化、军事化的近代革命知识分子。武昌首义的胜利离不开这些接受过近代教育的知识青年,而在湖北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两湖书院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清末张之洞筹办于武昌的两湖书院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变革,更在西学东渐的风气下无形中成为了蕴育革命思潮,培养革命者的研学基地。该文分析了两湖书院及其延续两湖总师范学堂,如何引领了两湖人士创新图强的革新风气,成为了武昌首义前后的革命堡垒,对两湖书院是辛亥革命文化领域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7.
《劝学篇》是张之洞重要思想"中体西用论"的载体。该书自问世至今,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它褒贬不一,莫衷一是,这也为《劝学篇》的进一步研究留下了拓展的空间。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梳理近百年来国内学界有关《劝学篇》的相关研究成果,希望能对学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8.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在其屠财偏好下,湖北新政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湖北的财政困境。厚饷制的新军在财政危机中被降薪,助长官兵的不满,给革命情绪火上浇油,促成了湖北辛亥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9.
当义和团运动渐趋高潮时,坐镇南方的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在中外几种政治势力的怂恿下,因不满清廷的政策而各自萌发了独立、自治想法,但他们随着时局变化很快又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全力经营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时期的独立、自治思想,因其所处的特殊政治形势而凸显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离心力,尽管其中偶尔迸发出一丝革命火花,但终未能突破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政治界限。它实质上是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晚清中央政权所面临的深重政治危机。换言之,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持续发展和以地缘情结为基础的省界(区域)观念的不断深化是东南互保形成的重要思想诱因。  相似文献   
120.
张之洞是清末一位颇有作为的封疆大吏,也是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维新运动中的积极参与者。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要求变革时局的维新思潮在中华大地蓬勃兴起,张之洞积极参与其中,激荡了当时的政局。由于时代具有相互承继的关系,张之洞的洋务思想与维新派思想相比,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和阶级立场的不同,二者之间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