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在19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两部《劝学篇》,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是要为两国的文化发展规定方向,但是二者的旨趣并不相同:张之洞《劝学篇》意在批驳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主张,因而坚决反对兴民权,反对自由独立;福泽谕吉则是要培养新的现代国民精神,根据西方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强调人民的权利。二者都对本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2.
马美著 《老年人》2009,(7):42-43
1890年,一位湘军老帅在忧病之中离开了人世。得知这一消息,湖广总督张之洞非常悲痛,亲笔写了一首挽诗:“神州贯长江,其南际涨海。江海幸息浪,砥柱今安在。”这个被张之洞视为国家砥柱的人物,就是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齐名的湘军统帅彭玉麟。  相似文献   
263.
汤园林 《职业》2013,(19):67-67
古代职场有异于现代职场,但古今往往惊人的相似,历史和现实其实是一个迂回的大循环,并且古人智慧常常令今人黯然失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职道栏目从本期开始推出"史说职场"系列,《职业》编辑将选取一些生动的历史小故事,供读者品味,望能给现代职场以点滴启示和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64.
"尚义耻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表述,中国近代彩票借助"为诸善举"得以产生,并与传统射彩拉开距离,这正是对传统道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签捐票,开启中国近代官办彩票业之滥觞,这不仅是近代彩票由舶来品吕宋票到本土彩票的一个发展过程,更是其时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道德价值观由"义"趋"利"变化的折射。  相似文献   
265.
洋务运动之后,伴随着我国早期工业化而导致的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区别与并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渐露端倪。在此种历史情形下,张之洞对近代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对当今新农村建设不乏启示,不失为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自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66.
张之洞在大力兴办教育的过程中,十分关注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教学管理的主张和行为:明晰人才培养目标、规定教学内容、重视学籍管理、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设施的配备等,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也为当今我国教学管理的改革提供了历史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67.
张之洞作为近代教育家,早期曾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改革,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洋务运动期间,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甲午战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活动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8.
雷颐 《决策探索》2010,(3):65-66
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滔天巨浪一个紧接一个扑面而来。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度过一次次严重危机,而且权位更重更高。  相似文献   
269.
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俄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扩张,清政府如何妥善处理中日俄三国关系,谋求国家安全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张之洞积极参与清政府的外交事务,在沙俄霸占伊犁、日本侵占琉球期间,他提出了"赂日阻俄"的主张,在甲午战争中国战敗赔款前后則主张"联俄抗日";在德国抢占青岛、俄国强租旅大之时又改弦更张提出了"结日阻俄"的主张.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主张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外交理念窠臼.  相似文献   
270.
甲午战后,清政府意图以新军身体作为突破口,重新塑造军人的肢体与精神.张之洞等领命编练新军的地方大吏,其练兵侧重点与清廷的宏观规划没有完全吻合.伴随文武两类科举制的废弃及儒学至尊地位的坍塌,以往军人遵行并约定俗成的纲常礼仪随之松动,儒学对国人身体的控驭出现连片漏洞.愈来愈多的湖北新军官兵把国运的衰颓,归之于“异种”的统治,“反满”革命话语被越来越多的新军革命党人所接受.张之洞想利用儒学塑造“保国”、“保种”、“保教”的“圣门学生”般的湖北新军,就与时代脉搏难以合拍,其构想最终只能沦为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