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21.
《山西老年》2014,(5):67-67
编辑同志: 经朋友介绍,我与张先生相识,一个月过后,双方正式确定恋爱关系。这期间,在我生日时,张先生为我购买过价值1200余元的戒指一枚,  相似文献   
22.
市民张先生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公交车站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车来。他很恼火,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这趟线路的车到站经常不准点,让张先生着过很多次急,他甚至专门到总站提过意见,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3.
一、小幽默     
《老人世界》2011,(4):62-62
听错了 一位张先生离开了公司人事部,有一天去酒吧,调酒师说:张先生,听说您最近不干人事啦?张先生听了大慌,调酒师忙改口,听说您不在人事啦?张先生听了,生气了:“你才不在人世了呢。”  相似文献   
24.
木斋 《社会科学研究》2006,3(3):172-178
词体作为诗体伟大河流的分支,在从诗体母河主流分支之后,一方面,不断地强化着自己作为分支的独立性,日益健全着别是一家的独特审美特质,另一方面,又从未间歇地从母河中汲取营养.词体的诗体借鉴历程,贯穿于整个唐五代北宋词的发展历程之中早期文人词借用诗的题材,飞卿体借鉴近体诗精神,但飞卿体多是对词体特质的建树,韦体则潜伏着词体回归诗体的因素;张先体、晏欧体等开始借鉴宋诗入词,主要是题材的士大夫化和宋诗的议论手法,少游体成功实现前两个阶段的整合,进一步将宋诗手法融入词本体,美成体更进一步以近体诗精神重新熔铸词体的艺术形式.一部唐宋词史,就是一部与诗体借鉴与分合的"以诗为词"史,只不过借鉴与分合的角度、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5.
张先词注重客观描写 ,晏殊词注重主观抒发 ;晏殊词喜用“情”字 ,张先词善用“影”字 ;晏殊继承了南唐词 ,张先在继承南唐词风的基础上 ,对词的创作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26.
浅议张先词     
何姗 《南方论刊》2011,(8):88-89
主要分析张先词的乐美、影幻、词新的特色和意境,其作品形式上既有慢词,又有小令;内容上,既写情,又写酬唱,还有少量的咏物词及节序词;风格上,既婉媚,又疏旷,还有一些民间词的特色。他在词的艺术技巧上,工于炼字,炼意,创作出了许多佳句名篇,着意刻画含蓄不尽的优美词境。  相似文献   
27.
朱国政 《决策探索》2008,(15):92-93
我第一次去美国是1997年,邀请函是我在美国的朋友张先生请一位美国市长发的.所以签证很顺利.我到了美国后就跟张先生联系:能不能请市长先生吃顿饭,一来表达谢意,二来想在那个城市注册公司,与父母官拉拉关系.  相似文献   
28.
案情:张先生向王先生借款20万元用于经商,生意失败,到期无法还上本金和利息。王先生多次催要无果,一要就是两年。前几次王先生向张先生催款还有答复,后来张先生干脆躲了起来,打电话连人都找不到了。无奈王先生将张先生告上法庭。可虽然王先生胜诉了,判决却得不到执行。  相似文献   
29.
随着法院一纸判决,“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案”暂时告一段落。法院判决被告芜湖市人事局在2003年安徽省国家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做出取消原告张先著进入考核程序资格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依照法律规定.该行政行为应予撤销.判决被告芜湖市人事局承担诉讼费100元。但是法庭同时驳回了原告要求被录用至相应职位等其他诉讼请求。本案结案迄今已有一年之久。一段时间众所纷说的舆论也渐渐平息。笔者作为一个法科学生.当时也曾义愤填膺,也在网络上发帖“灌水”表示对张先著先生的声援。可是一年以后冷静的再来重新审视这个案例。却有了许多更加理性的思考。又恰逢中国著名的宪法学家张千帆先生来法学院做讲座也多次提及该案.笔者正觉得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再写一些什么了。  相似文献   
30.
邬志伟  胡遂 《云梦学刊》2006,27(4):94-97
北宋词人张先以善于写影而著称。影不但是其体情写物的独特角度,而且是其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是构成其词审美特征的重要因素。其词之中“影”借助“水”“月”等介质形成了清幽杳渺空灵的艺术意境,脱离了“花间词”秾艳的色调,展现了北宋前期文人追求幽远清雅的审美情韵与内敛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