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我的案头上摆着河北人民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四卷本《张申府文集》。一天,来了几个学生,当他们看到这部文集时都很惊奇:“多好的装帧!不过,张申府是谁呀?”是啊,张申府是谁啊?对于大多数年青人来说,这的确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他被忽视得太久了!一张申府先生于1893年6月15日出生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哲学家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徒,张申府创造性地总结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唯物辨证法的精髓就是实而活,并有意地以中国哲学充实、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能够为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和运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层面的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张申府主张对各种优秀文化采取以我为主、辩证综合的方法,切实地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使得张申府的辩证唯物观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传播效果上,都切实地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申府先生既能有如此的理论自觉。不但难能可贵,也为我们当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张申府文集》于2005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以及学术文化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张岱年先生在该文集的《序》中所说:“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1993年中国文  相似文献   
14.
张申府的辩证法有三方面的理论来源: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辩证法思想的熏陶,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他的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为:相反相成,变在扬弃,渐积而突跃;他的辩证法思想的特点为:“实”与“活”的结合,“具体”与“相对”的统一,“中”“西”“马”三大哲学流派的综合。张申府辩证法思想既有多方面的理论贡献,也有不少局限。  相似文献   
15.
张申府(崧年)哲学大体可归结为四个方面:一、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二、世界哲学的主潮及未来哲学的综合创新;三、中西文化的异同及融通;四、理性、民主与新启蒙。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张申府在《思与文》中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颜德如 《21世纪》2001,(7):42-44
留学生团体首先必须出现有影响力的领袖。其次必须对其文化有明确的设想和追求,领袖既需智力超群又需具有实干精神。──罗素  相似文献   
17.
新启蒙运动是为适应抗日救亡而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兼有学者和政治家身份的张申府,积极参加了此次运动。他对启蒙的阐释,对"实"和"理性"的大力倡导,都显示了他作为哲学家的独特之处,他基于民族命运的种种思考,在新启蒙运动中得到展现。张申府对新启蒙运动有倡导之功,宣传之力,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18.
王伟凯 《社科纵横》2010,(2):125-127
张申府先生于1939年2月10日在《战时文化》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了“论中国化”一文,认为“中国化”的提出既是中国最近思想见解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民族自觉和自信的表示。“中国化”不仅要“化”外来文明,而且也要“化”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科学在内的一些学问都必须先“中国化”,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能形成崇尚和信奉科学的氛围,才能不断进步。应该说,张氏的观点有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其将“中国化”的内涵无限“泛化”和绝对化,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学者特别关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其实,中国现代学术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总结。比如深入考察钱钟书的“打通”说、吴宓的“会通”说、张申府的“解析的辩证唯物论”等现代“会通”论及其与中西人文传统的内在关联,便可发现,像“打通”“会通”这类传统话语在现代社会不仅没有消失,反倒获得了空前突显和扩展,并且与西方概念和话语实现了有效沟通与互释,已成功转化为既有中国特色又颇包容开放的现代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20.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曾经风云一时的先驱式的政治和学术名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他的前半生积极活跃于学术与政治中,后半生却默默无闻,被历史所淡忘.文章梳理与考察了当前国内外对张申府思想研究的现状,提出梳理和阐释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的研习、宣传与传播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研究其提出的"合孔子、列宁、罗素,而一之"的"三流合一"中国化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