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张载的“性”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张载的“性”论思想对二程和朱熹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夸大张载“性”论中的神秘因素,赋予“性”以神圣的性质,从而构建起为封建制度作论证的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2.
中道观是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学者如朱熹、王夫之等已经注意到张载的中道观.在张载的中道观中,"太虚即气""德合阴阳"说是本体论基础,"参和"说是核心内容,中道修养则要求"两端并进"以"尽性成性","德性所知"是中道认识的核心.在天人合一、体用合一、知行合一等方面,张载中道观均可给后人以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83.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张载“俯而读,仰而思”,废寝忘食,精思力行,创立关学学派,在经典阅读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张载强调读书要培养兴趣,也要立志,入门要打好基础,有疑而读、熟读精思、贵有心得、博而能精、融会贯通,也要保持心静,与朋友切磋,做到知而能行。正确看待张载经典阅读的正统性局限,吸取其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4.
张载的"知礼成性"说是其重礼观念与"成性"理论在强化和演进中得以结合的产物.他将习礼、知礼纳入到修养工夫论中,通过礼将道德修养具体化,使人有常业,有所据守,最终达至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之境界.这样就真正使礼实现了内外合一,亦将修养工夫论具体化,在"一天人"的同时,使得"庸圣同","内外合",成为在张载工夫论中,较之于"变化气质"、"虚心"、"诚意"等方法更具特色的进德之方.  相似文献   
85.
张载死因新考--兼与刘荣庆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佳  高天智 《船山学刊》2005,(3):106-106
<人文杂志>1984年第1期刊载刘荣庆先生<张载卒时、卒因辨>一文,对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的卒时、卒地,卒因作了一定程度的考辨.其间对张载卒时的考辨有理有据,实乃可信,然对其卒因的考辨却令笔者甚觉难从.  相似文献   
86.
林乐昌 《唐都学刊》2009,25(3):34-38
完整地看,张载礼学是由两套系统构成的:一套是关于礼的基本观念和礼学结构功能的学理系统,一套是突出礼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实践系统。以《张载集》以及集外佚书《礼记说》辑本为文献基础,以张载礼学的学理系统和实践系统及其关系作为整体把握的着眼点,从礼之多重根源和体系定位、礼学结构功能、“以礼为教”的教学主题等三个方面辨析张载礼学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87.
《西铭》是张载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价值,讲述了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具体到“个人”,推出了人在天地间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是张载哲学思想的结晶。基于此,拟从“天人合一”的本体境界、“民胞物与”的大同境界、“存顺没宁”的生存境界三个方面对其境界特质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西铭》的主旨,对于当下和此往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88.
王夫之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他的气本论主要是在张载气本论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二者气本论思想的论述 ,从气之实有性、能动性、规律性等三个方面 ,对王夫之是如何具体的继承和发展张载的气本论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89.
“诚”是张载“天人合一”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诚”乃“太虚”之“实”,“太虚”之“实”在于“气”。从天道而言,天之“诚”在于“太虚”,“太虚”因是“气之本体”而为实有,万物因“太虚”之“诚”而真实无妄,生生不息;“太虚”虽有“虚”的名义,“实”(“诚”)却是它的本性,张载以“太虚”之“实”对抗佛道之虚妄、空无。从人道而言,“太虚”是价值本原,人类应秉承“太虚”之“诚”性,在体认“性与天道合一”基础上实现“天地之性”;工夫之“诚”在于实行实践,张载主张在躬行礼教、践行仁孝之中体现“诚”的精神。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与儒家价值的正当性都在张载对“诚”的诠释中获得了说明。  相似文献   
90.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创立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载的"变化气质"学说指引着人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民胞物与"思想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完善的教育思想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理解张载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到其现实的实践意义,也就是从当下出发去寻找其能够实现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