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周强 《东岳论丛》2011,32(2):69-7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美兴起了一场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由逻辑学教师们发起的"教学改革运动",即"非形式逻辑运动"。它采用有别于形式逻辑的方法研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论辩实践,旨在为分析、评价这些论辩实践提供所需的标准、规范等。  相似文献   
192.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国家兴起的“非形式逻辑”企图针对形式化逻辑难以对付的自然语言语境中的“非形式”推理而提倡一种分析、评估论证的逻辑。“非形式逻辑”已形成三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谬误理论、修辞学和论辨理论。刘春杰《评论逻辑研究》把对论证逻辑的辩护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对我国大学逻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3.
传统逻辑教学现代化问题 ,是一个与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逻辑教学现代化”不是要抛弃传统逻辑 ,而是传统逻辑教学也要现代化。但是 ,曾经采用吸收数理逻辑的方式效果不佳。从推理实践和自然语言论证的需要来看 ,用数理逻辑或“形式化”的逻辑来“取代”传统逻辑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 ,最明智的选择是结合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 ,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4.
人们对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的纷争使得非形式逻辑是一个不固定的指示符。非形式逻辑是不是逻辑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形式标准和非形式逻辑的宗旨或功能的理解上,以此来否定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属性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在非形式逻辑是什么样的逻辑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涉及非形式逻辑的对象、手段和评价标准,虽然诸多观点的侧重点不同或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给我们认识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品性以启示:非形式逻辑是以区分好的论证(推理)与坏的论证(推理)为宗旨的,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非形式论证(推理)的建构、解释、分析、评价和批判的合理或合情的标准、尺度和程序的一般原则、模式和方法的逻辑学科。按照这种观念,一则可以避免将非形式逻辑排除在逻辑在外,二则可以将它与形式逻辑形成鲜明的对照,三则可以避免将它混同于自然语言逻辑、语用逻辑。  相似文献   
195.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6.
墨家思想表达和论证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是一种逻辑的应用,既包括逻辑理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应用,也包括应用逻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墨家对这些理论、规律和方法进行的总结,建立了自称为“辩”的逻辑学,类似于目前西方兴起的批判性思维或非形式逻辑。同时,墨家也表达了许多纯逻辑的理论和规律,从这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能使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其内容、本质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7.
《求是学刊》2017,(2):82-90
归谬法在法律论证,尤其是对命题进行证伪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结论的检验中,可以通过设置参考系进行对比证明结论的不合理:如果结论违反了罪刑均衡原则,前提就可以被证伪;如果客观行为完全相同,只是由于主观上或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因素不同,在处理结论上也可能存在差异。同时,也可以根据结论违反公众法感情而否定前提的成立,例如利用正当防卫制度、错误理论、共犯制度进行归谬。最后,也可以通过单纯的形式逻辑进行归谬。  相似文献   
198.
形式逻辑一词来自康德。康德对形式与内容的区分影响深远。康德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区别可以有一种新的解释:所谓形式,指与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所谓内容,指与非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康德在自己的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说清楚。日常认识、科学认识的表达是有内容的,哲学认识、逻辑认识的表达也是有内容的。澄清这个问题,逻辑上涉及句法与语义的区别,语言上涉及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以及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先验逻辑,有助于学界更好地认识所谓形式与内容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9.
形式逻辑30多年的发展紧贴论证实际,发展了不同于形式演绎逻辑的新逻辑工具。它所建立的论证分析、评估、批评和构建理论,大有成为普遍适用各领域的一般逻辑的势头。从图尔敏“法学模型”发源的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法律论证,形成一种面貌全新的法律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