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9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1232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79篇
人才学   169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855篇
理论方法论   348篇
综合类   5174篇
社会学   896篇
统计学   12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旅游形象是一个区域或城市旅游吸引力强弱的关键所在。依据RIS框架理念,北京的旅游形象应该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策划,北京旅游形象总体可以定位为“文化之都”、“动感之都”。奥运会的召开是北京向全世界宣传自己旅游形象的绝佳时机,应通过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制定鲜明的旅游宣传口号,创新营销理念和方式,做好旅游形象的维护和拓展管理,把北京美好的旅游形象根植于国际国内旅游者心里。  相似文献   
52.
在分析政府形象效能评价系统和信息置信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信度函数的政府形象评价模型。运用该函数建模分析了政府形象评估中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以及个人识别系统等五大不确定性评价问题。经过理论分析,该函数对政府形象的评估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外,该函数也可以用于对其他类似复杂性系统的效能评估,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53.
在绘画艺术的基本技能中 ,视觉记忆是智能的核心。绘画艺术视觉记忆的实质是在形象中寻找艺术表现的属性 ,通过艺术语言的描述对客观事物形象进行记忆。绘画学习的过程就是视觉形象的造型知识化为记忆 ,并转化为表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4.
以古代文学的典型判逆女性形象为依据,以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和妇女解放为历史背景,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之女性角色、女性精神追求的变化及文化意义,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妇女解放的发展趋势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5.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80-90年代我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的观察、分析,认为这些作品在塑造典型人物上不够丰满、深刻,因此提出要塑造鲜活的,令人可信的,能教育人,鼓舞人的公安人员形象。  相似文献   
57.
席勒艺术形式原理及其历史意义迄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全面阐释。"形式消除材料"实即"形象消除生活"。它暗含内容与形式统一基础上的形式优先原则。其历史意义主要在于审美现代性的开辟及艺术形式的张扬。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形象意义的载体——映象在语言中对风格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重要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地保证映象再现。  相似文献   
59.
清初统治阶级实施高压政策.文字狱布满中原。蒲松龄对此无限愤懑,但又不敢正面发表意见,便以曲笔书写他的悲愤.借天堂地狱以宣泄他胸中的不平。正如很多研究者所论.《聊斋志异》是作者一生血泪的结晶,一腔块磊的倾泻。它时而将那可诅咒的时代尽情地诅咒,时而在谐谑嘲讽中对丑恶现象痛加鞭笞.又时而借幻化的鬼狐来控诉那人间的不平。  相似文献   
60.
商品化权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理论和我国在经济生活中引发的诉讼 ,对商品化权引入的必要性及其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诸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必要引入商品化权 ,以此明确权利 ,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推动我国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