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1248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83篇
人才学   170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876篇
理论方法论   352篇
综合类   5189篇
社会学   900篇
统计学   121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国现代性离不开西方的启蒙,西方现代性中也有中国灵感.  相似文献   
72.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梅 《社科纵横》2006,21(5):108-110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3.
商品品名是商家与消费者对话的纽带,一个含有修辞因素、具有形象美、联想美和意蕴美等审美追求的商品命名,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打开销路,创造良好的商机。  相似文献   
74.
郭葭 《现代交际》2002,(6):27-28
君子者,志向高洁、品行俱佳;谦谦者,言行谦逊、温和有礼。《论语》里孔子问他的四个学生有什么志向,最让他老人家满意的只有曾皙的答案。曾皙同学说了什么呢,不过是在春天里和几个好友洗洗澡、乘乘凉,再唱着歌回来。曾皙用他的答案注解了古代士大夫版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75.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成功塑造了两个叛逆者形象 ,王二与陈清扬的叛逆故事一如他们的罗曼史 ,大胆、机智、别具一格。他们各自鲜明独特的个性 ,是作品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76.
77.
美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权主义在欧美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和一种政治策略已经有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虽然女性主义一开始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因为它既在现存学科之中,又在现存学科之外,曾一度被称为是只有观点,没有理论和方法的非学术政治。如今,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的领域,人们对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与日俱增的兴趣,使之成为广泛复苏的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美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在这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78.
文学以文字符号传递信息,电视以视觉图像和声音传递信息。二者在传播介质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构思、创作上的整体差异。而这个差异首先表现在构思时的思维方式上。电视以一种区别于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视觉思维进行总体构思和创作。  相似文献   
79.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3,24(1):76-79
黑娃是《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作品成功刻画的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混入革命队伍中的丑恶势力对其生命的毁灭;其二,儒教传统对其叛逆性格的消解。  相似文献   
80.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