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53篇
  免费   1698篇
  国内免费   507篇
管理学   10333篇
劳动科学   465篇
民族学   1364篇
人才学   2203篇
人口学   284篇
丛书文集   19814篇
理论方法论   3307篇
综合类   42040篇
社会学   6199篇
统计学   1049篇
  2024年   382篇
  2023年   1435篇
  2022年   1115篇
  2021年   1633篇
  2020年   1413篇
  2019年   1778篇
  2018年   677篇
  2017年   1331篇
  2016年   1685篇
  2015年   2586篇
  2014年   5546篇
  2013年   4822篇
  2012年   5164篇
  2011年   5881篇
  2010年   5451篇
  2009年   5860篇
  2008年   6944篇
  2007年   5277篇
  2006年   4268篇
  2005年   4310篇
  2004年   3705篇
  2003年   3603篇
  2002年   3271篇
  2001年   3205篇
  2000年   2291篇
  1999年   1069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447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菩提心思想作为一种典型的利他主义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理念,其核心是大慈大悲,是通过发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以"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等方式,以及以布施等波罗蜜六度来逐步实践、升华的智悲双运观修法门。其中既包涵着从"道德底线"到"亲缘利他"及"纯粹利他"升华过程,也包涵着自觉觉他和自律他律的辩证统一思想。通过提倡和弘扬菩提心思想不仅有利于建立"道德底线"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进而有助于建立理性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发展所沉淀下来的瑰宝,对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的谶纬研究,在文献辑佚、 谶纬自身研究和谶纬与相关历史思想文化之关系的研究诸方面,都展开了比较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文献稀少散乱和相关知识背景比较陌生的原因,谶纬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精准、 明晰.其中最为基本和急迫的,是相互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基本的原典文献(谶纬佚文)需要重新精确地辑校;谶纬本身的性征需要更加明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是金岳霖先生诞辰120周年,为此,清华大学哲学系特隆重举行金岳霖纪念会、第六届金岳霖学术奖颁奖会和金岳霖思想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哲学界的一次盛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面解读马克思的公益思想,马克思肯定劳动人民互济互助的行为,否定资产阶级虚伪的慈善活动,这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公益事业。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实践性"是公益产生的基本条件;"社会共同体"是公益实现的社会基础;"共同利益理论"是公益实现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公益思想为我国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是发展公益的现实基础,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利益交互性是发展公益的现实需要,倡导公益思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识时却遭遇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反运气德性认识论",重新审视认知能力的作用与排除认知运气的关系,使得德性认识论能够在容纳证言知识的同时克服认知运气难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宣传工作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而宣传工作本质上是一项文化工作。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前,提升高校宣传工作的开展水平,加强宣传工作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是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就必须重视对于高校宣传思想文化的艺术设计环节,通过艺术设计提升高校整体宣传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美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重视,但是,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接受教育相脱节,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于美学理论,增强教育的愉悦性、可接受性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