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868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1241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51.
随着艺术虚无时代的到来,现代人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姿势。这种丧失既是人类自然身体姿势的衰亡,更是历史积淀的语言文化姿势的衰微。在不可见的权力运作下,姿势丧失自然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生命也变得模糊不清。人类企图在电影中通过影像来捕捉丧失的姿势,找寻姿势的复归。阿甘本正是在对现代艺术危机,到对艺术表现中影像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形成"姿势论"的批判。由此,阿氏展现了纯粹姿势凭借自身的力量呈现人类"中在"的在场,驾驭其中不可能的可能的场景,并为将来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一个非中央集权的、非目的论的、非身份政治的,即政治作为纯粹中介性的来临的共通体。  相似文献   
52.
《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成为近些年最知名的电视纪录片品牌。2012年第一季获得良好口碑和收视率(平均收视率为0.48%,比同时段电视剧高出30%)。第二季在2014年4月份一登录央视荧屏,就立刻引发天南海北吃客们的评头论足。他们不仅在微博、微信上一吐为快,而且手疾眼快地通过淘宝下单"舌尖上"的美食。第二季采取国外电视剧周播的形式,这为吐槽提供了可趁之机。一时间,从纪录片镜头、食材到片中人物,都成为"嚼舌头"的重心。纪录片工作团队本想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下一周的剪辑策略,却陷入一拨又一拨并非善意的口水战。这些都说明一件事,谁能抓住观众的胃,谁就能挑拨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53.
作为颇具争议的美学家,吕荧的美学思想一度饱受质疑与批判。厘清时代的理论误读和思想成见,理性探讨吕荧美学思想中的美感论、本质论乃至对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现代价值,进而还原吕荧美学的真实面目,对重新评价吕荧美学思想的学术价值,乃至对现代美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
时值"中国电影新力量"初成之际,作为"新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生代观众群体对这股发展大潮是不可或缺的。新生代观众以80、90后为主,这一代是娱乐化、网络化与个性化的一代。当下中国电影为让新生代观众能够透过影像移情入梦,便依据新生代观众独有的新特性,在复制真实、隐藏真实和制造仿像三个阶段中,充分运用各种艺术与技术的手段来满足他们的观影心理诉求,以保证电影票房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5.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依据自身对"本体论"概念的预设,在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性质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特征、与旧形而上学的区别和马克思学等几个角度分析论述了其非本体论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对这一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回应中,通过对本体论问题进行再反思,可以确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56.
人性与自由情感——兼论奥斯卡影像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美的本质就在于自由情感。奥斯卡艺术堪称电影艺术中的经典。奥斯卡奖近百年的评奖历史证明人性是社会大众和奥斯卡奖评委共同的最好的审美趣味激发源。其中爱情、亲情、友情是奥斯卡影像中最浓墨重彩的人性主题,是自由情感的主要源泉,也是奥斯卡影像美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57.
杨天保 《人文杂志》2012,(1):132-136
上古时代"巫史同源",天人相与的大主题,即是史家的份内事;本体论上的探讨,虽朴拙,但坚守之。文字盛世后,一是史以文存,"文史不分";二是经学独尊,史附于经。受此两股变动之冲击,史学日渐把守不住本体论上的向度——先是让"天人之事"陷入汉唐谶纬神学之股掌,后又转手令其沦为宋明理学之专利。迄至近世,史学"科学化"急流勇进,但偏好"阶级关系"之时代倾向,又让史学诸家讳言天人。相反,受近现代"人本主义"激变的史学思潮,重人轻天,终让"天人和合"之史学本体论传统,卒成绝响。故此,21世纪的"大众化"史学,基于"人性论"层面上的已有成就,重建宇宙本体论,它既要引入科学的"天命观",和合天人;又要培育起基层民众的公共意识,推进公共历史学的现代发展;更要"送史下乡",启蒙乡村,合理改写中国民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8.
59.
60.
陈静 《办公室业务》2020,(4):175-176
身处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手中拿着不断更新换代的影像工具,我们记录什么,如何记录?透过影像,我们如何去留住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本文从影像媒介与档案之间的联系、影像档案的优势和影像档案如何留住记忆对影像档案进行思考和探讨.影像工具的出现,为大众书写更翔实的档案提供了可能性;影像档案也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为我们留住了社会记忆,成为充满记忆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