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4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07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901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1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山东省物流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承袭着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物流业造成了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山东省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物流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指出了山东省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2.
企业的环境竞争力不但是企业能够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的部分。循环经济下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效益以及企业环境竞争力的提升,这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3.
魏建 《科学发展》2012,(6):82-95
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研究,使更多的垃圾作为"二次资源"进入新的产品生产循环,从而减少最终排放到环境中的垃圾数量,确保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张郁杉 《经营管理者》2014,(34):223-224
正发展生态经济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举措。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并不排斥工业化,它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导入生态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解决方案,使传统工业朝着低排放、低能耗、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工业化。比如  相似文献   
35.
姜仁良  李晋威  王瀛 《城市》2012,(3):71-7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因此,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实现绿色  相似文献   
36.
赵春雨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循环经济视角》于2010年10月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该项研究将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管理理论相结合,不仅拓展了企业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
在界定循环经济型市场主体内涵基础上,从市场主体持续性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分析了市场主体对循环经济影响机理和市场主体网络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并从主体持续创新逐渐成为循环经济发展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和主体在循环经济实践环节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8.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整体推进,构筑规划、建设、管理、技术、产业、社会和合作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系。未来上海应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以法律机制为前提,以政府监管机制为保障,以能力建设机制为基础,以社会参与机制为监督,按照"引逼结合、多方合力、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的原则,加快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主要途径有:完善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长效市场机制;推进分布式能源应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培育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先进制造理念。  相似文献   
39.
电力行业响应"供给侧改革"必须加快相关循环经济产业的培育,以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探讨了"供给侧改革"下电力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当前产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和不足,基于产业链的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融资创新模式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以克服以往融资模式的弊端,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0.
党的十八大为甘肃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应抓住机遇,打造从兰州新区建设和循环经济新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实现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