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37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43篇
丛书文集   337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810篇
社会学   202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更加便捷的交流工具,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行为和思想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应抓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期促进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对微博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42.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公众的办公与写作环境,让公众由以往的纸质化办公向网络化办公方式转变。作为网络的一种创新方式,微博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博成了他们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写作环境。应用微博优化写作环境,是网络发展的结果,也是提高大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微博,可以称得上写作创新领域的一次突破与革新。  相似文献   
43.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空前扩大了大众话语权、瞬间诱发了信息爆炸、极大促进了信息透明、强力突出了草根性。微博的上述传播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微博视域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策略应包括: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夯实群众基础;整合新媒体信息资源,创建微博理论传播的新模式;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宣教,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微博生态;强化高校的育人和文化传播功能,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微博传播。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微博反腐模式及其行为主体的分析,研究微博反腐过程中潜在的主要风险,指出政府部门在防范微博反腐风险方面应着力于推进微博反腐的制度化、建立健全微博反腐问责机制、加强公民个体理性精神的培育、构建多方联动的微博反腐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5.
腐败是每个国家或社会都会面临的棘手问题,俄罗斯也不例外。早在苏联时期,腐败问题就大量存在。自俄罗斯独立并实行经济转轨以来,尽管摆脱了经济衰退阴影并逐渐走上恢复和发展之路,但腐败问题却随着经济社会转轨进程的深化而愈演愈烈,以至成为俄罗斯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腐败的不断滋生与蔓延已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成为一直困扰俄罗斯发展的痼疾。本文围绕俄罗斯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求对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的反腐倡廉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官邸制的相关规定正逐步完善。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官邸制已初成体系。中国的官邸制和吏舍制早在西汉初期就已形成,《汉书》记载“御史府吏舍百余区”,可见汉代各部门官邸吏舍之多。秦汉以后,地方官和京朝官人住官邸的实际情况因客观条件各有差异,呈现不同的走向。  相似文献   
47.
《社科纵横》2017,(8):127-131
个体拥有社会网络的大小,对个体意见表达有直接作用。传播网络是在个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表达和流通网络,其功能受媒介情境和社会历史传统影响,在自媒体时代表现出复杂性特征。考虑到既有研究未能分析结构性网络组成,因而阻滞了微博正功能的发挥。本文对微博传播网络进行分析,以此考察集合行为的新转向。研究认为,微博作为传播环境,与社会事件协同促成了社会网络,信息因此在其虚拟社会网络中传递,推动了信息传播网形成,从而提高了集体行动能力,造成集合行为的巨大动能。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