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536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286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637篇
理论方法论   213篇
综合类   2246篇
社会学   104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吴智育 《河北学刊》2012,32(4):123-125
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成才问题、成长问题、挫折问题、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精神病等六个层次的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为心理困惑、身份困惑、人际关系紧张、自卑心理严重等.为此,应当从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心理档案管理、加强心理疏导、建立心理极端事件应急机制等四个方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2.
叶苑媚 《职业》2016,(20):65-66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其本身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暗示和榜样作用。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良情绪及原因,提出了关于中职教师积极心态养成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83.
智联招聘 《职业》2016,(4):62-63
2015年结束的前一个月,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白领2015年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智联招聘发起《2015年中国白领满意度指数调查》.本次调查分别从白领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状况两方面进行,工作满意度涉及薪酬、福利、培训与学习、职位晋升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生活满意度状况包括身体健康、阅读、休假、陪伴家人和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4.
王蓉 《职业》2012,(14):58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它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一、教师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5.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个人喜欢的味道与其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学优生是优等生中的一类,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分析小学学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提出解决办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就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状况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干预对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对通化市1314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生源、父母性别、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等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环境状况有关,可针对性地制定干预对策,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88.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已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的新形势下,由于网络存在一些客观的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消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高职贫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已经探讨了提高高职贫困学生积极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数据,从消极、积极心理状态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现状,综合考察人口因素、流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农民工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平衡:其消极心理状态不差,但积极心理状态欠佳。改善经济状况和加强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均无消极影响,但社会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五类因素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贡献存在差异:人口因素对消极心理状态的解释比例最高;流动因素对心理健康各维度的解释程度均很低;经济因素对积极心理状态的解释贡献十分突出;社会、文化因素对消极心理状态的解释比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