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267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48篇
人才学   71篇
人口学   276篇
丛书文集   1273篇
理论方法论   337篇
综合类   3145篇
社会学   461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妇女的性别觉悟,也可以说成妇女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受个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妇女性别的觉醒程度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的个人身上,其表现各有特点,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妇女自身来讲,则直接影响妇女个人如何面对命运、选择机遇,以至决定最终的人生模式。本文试图对张洁、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字》、《长恨歌》中两个主要女性人物一生命运与个人性别觉悟的关系做出分析,探讨这一关系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2.
美国科学家发现,雄性或雌性老鼠的胚胎在子宫中长出性器官前,它们的大脑已获得将成为什么性别的信息。如果人类的情形相同,此项发现将有助于确定一些出生时性器官模糊的婴儿的“大脑性别”。  相似文献   
43.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44.
《职业时空》2005,(1):48-48
在如何吸纳人才方面,IT业巨头摩托罗拉有一套独特的策略,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人才优势,同时也使公司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的用人标准:诚信、勤奋、富于创造性、有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相融合的路径考察社会性别理论的逻辑,从政治权力、社会地位、功能和财富以及文化三条线索展开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旨在揭示社会性别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性图景。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分析了性别认同对休闲消费需求的影响,并指出了其所具有的休闲消费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48.
《职业》2008,(2):25-29
有人提出一条船理论:企业是一条船,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是船长和船员的关系。但是一条船真要沉了的时候,我们看《泰坦尼克号》是谁先跳下去的?是把妇女儿童先放在舢板上去,最后死在船上的应当是船长。但是我们现在就有一种理论,那就是这船沉了先把老弱病残给打下去。这是不成的,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观念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49.
王冬梅 《晋阳学刊》2008,(4):113-116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肺病隐喻和性别象征是相互关联的典型意向,既有疾病隐喻的性别化倾向,又有性别象征的疾病叙事,在性别政治的视野下表现出不同的叙事模式。肺病隐喻既有道德化和社会化倾向,又有审美化、意象化取向。男性的性别政治叙事主要关注男性肺病身份的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女性肺病身份则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凸显其符码化和想象性特征。女性叙事呈现出层次性,萧红、丁玲等人的女性叙事描写肺病,关注爱情,心系女性;张爱玲等人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轧以丑怪身体呈现了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50.
周艳丽 《殷都学刊》2008,29(4):106-110
“让女人回家”原本是经济学家为缓解劳动力过剩提出的一个观点,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特别是女大学生们,为何在人类社会日益走向文明、开放的今天,在妇女为自身的解放奋斗了近百年后,却又出现这种文明“倒退”的现象呢?究其因有三:一、传统性别意识仍然桎梏着人们的思想;二、相对于男性,女性的性格特点,更适宜于家庭;三、女性,正在双重压力的夹缝中背负重荷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