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35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陶涛 《南方人口》2011,26(1):41-47
利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Logistic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农村儿子、女儿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差异。结果发现,尽管农村中女儿比儿子更有可能对老人进行正向经济支持,但在对父母进行正向经济支持的人中,儿子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力度仍然比女儿大。在控制了一系列微观个体特征、中观家庭特征和宏观区域特征后,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力度的性别差异越发明显。在我国农村,儿子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力度仍然显著强于女儿。  相似文献   
82.
现有对中国性别差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收入的分析而忽略了工作满意状况。文章研究了居民工作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及其决定因素,主要发现为,总样本中男性的工作满意度均值略高于女性,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显著;从收入水平、劳动时间、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来看,既有男性工作满意度均值大于女性的情形,也有女性工作满意度均值大于男性的情形,还有男性和女性工作满意度均值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形;在工作满意度性别差异的决定因素方面,男性和女性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其关键的差异体现在劳动时间、党员身份、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  相似文献   
83.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相关调查数据从经济、照料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妇女对孩子未来效用的总体预期和分性别预期,以及这种预期效用的性别差异与人们的强性别偏好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频繁,人们目前对子代的养老效用预期在经济和居住方面已经很低,但在生病照料和赡养、传宗接代方面期望依然很高;人们对男孩和女孩的预期各有侧重,依然体现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认知;人们对孩子效用预期的性别差异与人们的性别偏好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体现在老年照料、赡养责任和传宗接代等方面,代际经济支持已经不再是影响人们男孩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寿刘星  袁琦 《经营管理者》2009,(19):230-230
一、问题的提出兴趣(interest)是人们研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而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因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的方面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瑞士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研究学习兴趣本身就具有深远意义。众多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对学习兴趣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初高中的学生,或小学生,却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群体。但在我国,大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特征,思维能力,记忆力,学习态度,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6.
[摘要]在传统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女性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避免体现权力和显示力量等属于男性气质的各类言行,这一社会传统反映了长久以来男性中心社会制度对女性的规约。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西方学界开始关注性别的社会文化建构,进而产生社会性别的概念。在此背景下,社会语言学领域,特别是女权主义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女性话语的研究上,希望通过分析语言的性别差异特征来映射现实社会中的诸多性别不平等状况,其努力体现了语言研究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8.
私语现象在学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它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私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儿童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模型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本文通过对20个5-6岁儿童在给定主题下的私语类型进行比较后,发现男女儿童在私语类型的使用比率上存在着差异.笔者尝试用男女儿童针对同个主题的CM(认知模型)差异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近年来内部出现的社会和神经两大转向为基本理论框架,对隐喻加工中出现的性别差异进行阐释。从社会认知角度描写了隐喻使用和加工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并采取神经科学中的最新实证成果对差异产生的生理基础和神经机制进行了解释。证据表明,男女性在社会认知、大脑结构和神经基础方面均有不同,由此造成了二者在隐喻加工中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实验范式、分析方法和考察视角中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0.
性别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国内性别语言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不少成果.性别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问题上,但随着社会发展,语言不断变化,性别趋同现象日益凸显.本文总结了近五年国内性别语言研究的成果,指出性别语言研究还需要加强,以期为今后的性别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