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4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郭显超 《西北人口》2008,29(1):72-76
通过对检索文献的分析,从婚姻挤压的现状、原因、测度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就婚姻挤压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回顾了主要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笔者最后建议从人口安全与和谐社会这两个角度研究婚姻挤压问题。  相似文献   
32.
张婷婷 《职业》2011,(2):125-125
人们的生育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育决策行为,而乡村地区的生育观更是对我国人口出生的性别比平衡、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及与之相伴的社会的和谐产生着巨大的  相似文献   
33.
从事人口学研究的专家担心,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升高若持续下去,将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造成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34.
中德婚姻市场供需情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概念、形成机制、度量方法、后果及其解决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婚姻挤压问题 ,考虑到婚姻挤压对婚姻寿命、初婚人数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而创立了婚姻寿命指数与初婚挤压指数两指标 ,提出了婚姻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通过对中德两国婚姻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的考察 ,揭示了中德两国婚姻挤压产生的原因、类型、差异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并对如何化解中国未来婚姻市场的供求矛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5.
河北省定州市是人口超百万的县级市,市委、市政府连续30年高度重视“两种生产”协调发展,坚决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定州市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后,在全市农村创建人口文化大院、群众文艺宣传队,弘扬先进人口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将倡导男到女家落户融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转变,4.52万名女婿上门落户,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12年稳定在105左右。  相似文献   
36.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性别比问题开始不断凸显,并引起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但由于我国两千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性别偏好等因素阻碍,性别失衡已然成为我国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现状对经济社会有不良的影响,国家应在宣导、维护女权、完善养老社保及福利等多方面入手,逐步调整我国的人口性别比。  相似文献   
37.
高知女性婚恋中的认知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导致了部分男性缺乏结婚对象,与男性失婚人口不同的是,少部分高知女性也出现了失婚现象,其原因是完全不同于男性的.传统择偶模式使身处社会金字塔中上层的高知女性在婚恋中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加之高知女性对自身、婚恋对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认知偏差,这会使其婚恋选择空间缩小,加大婚恋成功难度.  相似文献   
38.
中国男女出生比接近120:100居世界首位 中国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中国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85,也就是每100个女性相对有122.85个男性,高于全国119.58的平均水平。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  相似文献   
39.
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定性和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潜在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与儿子预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功用相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且地区、城乡、孩次间差异拉大。这一现象产生既有社会的原因、历史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现实的原因。综合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问题已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对湖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现状的分析,在强调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下,提出借鉴交通红绿灯电子监控的方法,发明监管B超性别鉴定的“电子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