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7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824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83篇
人才学   346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893篇
理论方法论   356篇
综合类   6867篇
社会学   1451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1014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南方是美国地理和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区域,总是与落后的种植业、内战的惨败、贵族的没落等意识联系在一起。面对以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工业现代性的渗透,以威廉·福克纳、托马斯·沃尔夫和弗兰纳里·奥康纳为代表的南方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态度,这种态度典型地体现在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对旅行载体的选择上。留恋南方庄园生活的福克纳,总是试图用马匹和马车去抗拒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性;自幼随母亲走南闯北做生意的沃尔夫,喜欢火车的速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与南方传统的现代性疏离;被残缺的身体所束缚而且笃信天主教的奥康纳,对汽车怀着赞同与否定的暧昧心情,汽车在她的笔下既是运动的便捷载体,又可能成为宗教信仰失却下的暴力犯罪工具。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苑国明 《生存》2020,(5):0157-0157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经常伴随着摘抄这一阅读行为,但在具体摘抄时,很多学生要么是没有目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胡乱抄写;要么就是“提笔四顾心茫然”,无从下笔。摘抄的内容应该立足于能对心灵以慰藉,能对写作有帮助,将阅读与育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是对摘抄内容最好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学生所需要的教师是有高度责任心、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师生之间积极情感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语言学泰斗克拉申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说在克拉申二语习得五个假说中占据核心地位,没有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就不会自行实现。而情感过滤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五个假说中唯一具有主观色彩的假说,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其中,"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于我国的双语教学富有启示价值,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认知功能为出发点,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的视角对英汉轭式搭配的构成进行深层诠释,发现相似性是轭式搭配构建的基础。轭式搭配通过拈词过滤和锁定事物间的相似性,将本体的属性特征映射到拈体上,激活并突显拈体中对应的属性特征。隐喻认知功能还对特殊的搭配形式——逆向轭式搭配的构建和修辞效果有较大解释力。隐喻认知功能为轭式搭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对这种修辞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志艳 《生存》2020,(13):0104-0105
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过程,既是教师情感表达、学生情感释放、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积淀、能力提升、情感丰富的过程。然 而,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压力较大,师生所面对的教与学负担过重,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没有彻底消除,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结果、考试成绩,对于师生情感的交互、沟通关注不足,重视不够,以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比较欠缺。甚至很多教学内容、活动都直接绕过了情感这一关键主观因素,使教学开展出现了一定空缺或者留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发展。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和探析,使情感教学切实融合至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综合素养而奠基铺路。  相似文献   
19.
20.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